工人减少四分之三,产能却增加五倍,郭屯镇—— “机器换人”换出新动能 生产线全部采用数控技术,面粉的研磨、分离、传输等工序只需要4个工人就能操作。
编辑手记
近年来,随着“人口红利”的减少和生产要素成本的提高,制造业发展无疑更需要通过技术的进步和劳动力素质的提高来实现转型升级。比如千里雪面粉有限公司,“机器换人”一方面让企业节约了劳动力成本,另一方面则促使企业将节约的资金投入到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领域,进而推动生产管理、信息化管理等转变和创新,提高了产品的品质,打出了品牌和名气。
看过“机器换人”的可喜转变,再通过魏湾镇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刘集镇腐殖酸企业创新发展等案例,我们不难发现,转型的取向是相通的: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所以,转型的选择应当是多样的。转型并不简简单单只是个口号,也不能完全照搬外地的成功经验,毕竟聊城市每一个地区的发展进程不一,资源禀赋不一,人文背景不一,只有立足自身的优势和特点,转型才能转出发展差异化,转出核心竞争力。
千里雪公司磨粉机车间实现无人作业
本报讯 5月16日,记者走进阳谷县郭屯镇的千里雪面粉有限公司,偌大的生产车间内空无一人,50台磨粉机正在对小麦进行研磨。在车间隔壁的中控室,技术员史仁宪正认真地观察着电脑中数据的变化。“这些生产线全部采用数控技术,面粉的研磨、分离、传输等工序只需要4个工人就能操作,除了偶尔对设备进行技术微调外,我们大部分时间都待在有空调的中控室内,查看出粉率等指标。”史仁宪说。
该公司总经理刘洋给记者盘点了“机器换人”带来的好处:工人比原来减少四分之三,产能却提高了5倍,日生产面粉达300多吨;生产工序都在密封的状态下进行,不与外界产生接触,保证了产品的安全;形成完善的计量、初清、原料选配、仓储、清理、制粉及后处理各道工序……
“我们的产品覆盖全国30多个省市,‘千里雪\’牌面粉获评绿色食品,企业被认定为国家级‘放心粮油加工示范企业\’。”刘洋自豪地说。
像千里雪公司一样,郭屯镇有不少企业掀起了“机器换人”热潮。“当前,劳动力成本不断走高,劳动密集型企业的‘人口红利\’逐年缩减,向自动化、机械化要‘技术红利\’成为越来越多企业转型升级的共识。”郭屯镇党委书记魏强说。
阳谷华怡纺织有限公司是该县针织服装加工骨干企业,传统的生产方式已经满足不了市场需求。“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上,企业要想占有一席之地,产品技术、品种需要不断更新。”在该公司总经理杜占华看来,实现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型已经迫在眉睫。
为此,该公司引进了自动接橡筋机、四针六线拼缝机等一大批新设备、新工艺,形成更多高附加值的个性化产品。同时,不断向研发和设计价值链两端攀升,积极走向海外寻求合作。目前,该公司已经成为阿迪达斯、特步等国内外品牌服装的代工厂。
面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经济发展新常态,郭屯镇鼓励塑料化工、食品加工、坐垫纺织等传统产业加快淘汰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推广应用自动化、智能化等先进制造系统,实施信息化改造等方式,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和亩均产出。近两年,该镇先后实施新恒基食品加工、振华新能源等高新项目,让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尝到了“机器换人”的甜头。 □记者 钟 伟 通讯员 张建新
新闻推荐
本报讯5月4日,记者走进阳谷县阿城镇薛庄村的高效温室示范基地,一派繁忙的施工景象映入眼帘:工人正在堆砌围墙,总投资2.3亿元,占地600亩的古阿井现代农业科技园项目初见雏形。“项目分两期进行建设,总工...
阳谷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阳谷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