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老”居民过上新生活
□本报记者吕鑫鑫
“以前想锻炼身体还得跑到公园,现在家门口就有健身器材,真是太方便啦!”自从小区改造后,长安生活区的张秋琴就养成了每天下楼锻炼身体的习惯,三年来一直不间断。“在这住了将近20年了,从来没想过到老来还能住上‘新房子\’。”从拆除乱搭乱建到规划停车位,从泥泞土路到洁净马路,从烧煤取暖到集中供暖,从液化气罐到天然气通到家门口,说起这几年小区的变化,78岁的张秋琴滔滔不绝……
长安生活区的变化,只是我区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改善群众生活居住环境的一个缩影。三年来,大街街道先后对长安、元宝湾、荣和、大庄4个社区的12个老旧小区进行升级改造,受益群众达7000余户,占到辖区楼房住户的70%。这12个老旧小区建设年代久远,有些是70年末80年代初零星搭建的居民楼,管理松散,乱搭乱建多、地下管网陈旧、私人菜园盛行等问题严重,加之楼间距狭窄,设备进驻困难,也大大增加了改造施工的难度。如何啃下这些“硬骨头”,成了大街街道老旧小区改造伊始的难题。
为了保证小区改造效果,在改造前街道(社区)向辖区居民发放意见征求表,充分考虑小区居民的要求,在设计中尽可能协调老旧小区与周边环境,合理调整小区绿化,增加停车位,修复小区破损道路、路灯设施,对居民活动场所进行硬化等。设计完成后,将方案在小区公示,进一步征求小区居民意见并组织专家对施工图纸进行评审,将好事做好,让群众真心满意。
在街道工作20多个年头的城环办蒋主任告诉记者,为了保障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顺利实施,街道把拆除违建工作做在了前头。“从2013年开始,我们集中利用两年的时间对辖区的违建进行拆除。”蒋主任告诉记者,有些违建存在了长达20多个年头,拆除前需要给住户做大量的思想工作。一方面街道科室(部门)、社区工作人员定期走访相关住户,宣传政策法规,了解住户思想动态,同时街道相关领导多次约谈拆迁住户,平心静气摆事实、讲道理,表明依法行政态度,并就善后问题提出人性化的建议。就这样,街道全体机关干部放弃节假日休息时间集中上阵,在2013年创建卫生城市时,辖区内一些占地面积大、建设费用高的违建也一并拆除完毕。说起2013年的夏天,街道党工委委员孙玉凤告诉记者:“当时包括街道书记、主任,我们所有人每天都靠在现场,一身迷彩服,顶着30多度的高温,现场监督拆除违建、粉刷墙壁、清理小广告,一个夏天过去,街道上下不论男女都晒成了‘包黑炭\’。”孙玉凤说,印象很深刻的是,当时区里分派的3名引进人才来街道报到,正巧赶上开老旧小区改造工作调度会。“当时我们每个人都灰头土脸的,迷彩服上满是涂料、水泥,脸上晒得黢黑发亮,3名新同志看
(下转二版)(上接一版)
到我们这副模样满脸疑惑,后来还开玩笑说以为我们是建筑工地的工人。”此刻言语间的笑谈,却是几年前街道上下不辞辛劳勤恳工作的真实写照。
荣和社区肖大爷家门前有3棵10多年的石榴树,不仅长势喜人,每年能结大量的果实,还能给邻居们遮阴避暑。在去年的老旧小区改造中,为了硬化社区路面、规划建设停车位,需要将肖大爷家的石榴树和其他居民的香椿、无花果树都移走。当街道城管办工作人员来到现场准备挖树时,肖大爷不同意。他说这些果树和他还有小区居民都结下了不解之缘,实在不舍。为了阻止心爱的石榴树被挪走,肖大爷多次和他们发生口角,甚至晚上睡在树下。蒋主任了解情况后,和社区工作人员主动来到肖大爷家协调此事。“政府出资对小区进行整体改造是为百姓造福,整个小区要统一硬化、绿化,受益的是老百姓,作为社区的一员,我们应该积极配合。”在推心置腹地和肖大爷交谈后,肖大爷的家人也开始劝说他要顾全大局,最终肖大爷同意将这几棵树移走。在肖大爷的带动下,社区其他群众也开始主动配合施工队划线、挖树。从面红耳赤、不被理解到一团和气、相互支持,街道工作人员始终把群众的大事小情记在心上,干群关系也在不断改善。
要让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经得起时间考验,就需要狠抓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为此街道工作人员严格按照工程设计图纸现场实时监督,对工程进展进行一周一调度,街道班子成员定期现场观摩,监督施工质量,定期召开施工方负责人会议,不断强化管理,合理安排工期。同时,根据日常质量安全检查情况,指出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督促施工方及时认真整改并落实到位,对遇到的实际困难进行研究解决,确保工程顺利推进。
“老旧小区改造三分靠‘建\’,七分靠‘管\’,下一步我们将根据实际情况,对改造后的小区实施物业管理,以巩固提升改造成果,逐步建立健全老旧小区管理长效机制,让幸福大街建设成果真正惠及辖区每一位群众。”大街街道党工委书记汪德江如是说。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谭文佳本报讯11月11日,区人大常委会对区检察院跨区域环境污染治理检察监督工作进行专题调研。区人大常委会主任李作霖,副主任李军生、刘长民、韩桂芳、马鸿基、李新业,办公室主任张秋华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