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扎根基层做贡献 ——台儿庄“第一书记”工作接地气出实效

枣庄日报 2016-05-18 08:49 大字

本报记者 张孝平

18名市派干部、49名区派干部,帮扶66个村,台儿庄区各“第一书记”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精神,扎根在基层,抓党建、促扶贫,使城乡面貌大为改变,也彰显了该区如何推动、服务“第一书记”工作接地气、出实效的探索和实践。

“对‘第一书记\’,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上面派来的帮扶队,而应是扎扎实实驻村工作的书记,工作在村,吃住在村,不能当‘走读书记\’。”台儿庄区委组织部研究室主任张茂国在介绍情况时说。

为加强管理,该区实行互查督导制度,各镇街“第一书记”办公室采取交叉互查方式,每月至少进行一次督查暗访,并建立约谈通报制度,对工作纪律坚持不好、工作成效不明显的,进行约谈通报。同时,实行双向承诺制,“第一书记”各临时党支部书记围绕驻村工作纪律,代表临时党支部全体成员与镇街签订承诺书,每位“第一书记”围绕抓党建促脱贫任务,制定年度工作目标,在党群议事会上公开承诺,并在帮扶村公示栏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在工作机制上,台儿庄建立起“4+1”帮带制度,即为每名“第一书记”配备1名科级干部、1名机关干部、1名大学生村官和1名村干部,帮助“第一书记”开展工作。

谈起“4+1”帮带,市司法局派驻到邳庄镇前石佛村担任“第一书记”的崔巍兴致勃勃:“给我配备的科级干部是刚调走不长时间的前镇长侯丰苹,机关干部是包村的镇农委主任刘继中,大学生村官是25岁的薛洁,村干部是村支书褚衍平。我以前没在农村干过,对农村情况不了解,来村担任‘第一书记\’后,侯丰苹详细向我介绍了农村工作的经验做法,刘继中谈了村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矛盾纠纷,薛洁当起了我的助手,褚衍平则随时向我提供更加详细的村里情况,让我在很短的时间内进入了工作角色。”

崔巍完善了“三会一课”和“四议两公开”制度,规范了议事程序,加强了基层党组织建设,带领村民整治了坑塘洼地、三堆五垛,硬化了村内道路,新建了30间老年房,对自来水进行了改造,村民交口称赞。

台儿庄还实施联合干事创业工程,组织“第一书记”和支部书记针对村里实际,以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重点,确立联合干事创业项目,细化项目内容,明确完成时间,形成工作合力。

对“第一书记”在帮扶中遇到的难题,台儿庄区尽最大努力协助解决。马兰屯镇贾口村建设缺乏规划,生活垃圾乱堆乱放,污水横流,环境卫生较差。来自市立医院的“第一书记”郭之泉想对环境进行改造,硬化道路,修整下水道,进行绿化等。市立医院高度重视,给予20万元资金支持,但仍有很大缺口。

“镇里得知后,提供了商业混凝土,加上一事一议资金以及村民的集资,补上了缺口。目前,计划的工程已基本完工。”郭之泉欣慰地说。

台儿庄区农业执法大队大队长梁传洲,是马兰屯镇土楼村“第一书记”,也是为数不多的连任四年的“第一书记”。记者来到村委会采访时,他刚刚送走了十几拨村民。

“都是来商量发展大拱棚蔬菜的。”梁传洲介绍。

“这种棚两拱一膜,一年三茬,属于比较先进的种植模式。去年在区农业局的支持下,我们申请了5万元扶贫项目,对14户贫困户实行***,补助他们发展了大拱棚蔬菜,村民又自发建了40个,今年喜获丰收。这不,更多的村民来要求建棚。”学农出身的他一聊起农业,谈兴很浓。

土楼村地理位置较偏,土地贫瘠,种植模式落后,是马兰屯镇唯一的市级贫困村。梁传洲本着输血造血并重、以造血为主的原则抓发展促脱贫。他先后组织村两委班子成员到寿光、兰陵以及自己第一轮帮扶的张山子镇新闸子村考察,最终确立了大拱棚蔬菜种植项目。为保证项目成功,他成立了生态种植合作社,对种植户提供产供销一条龙服务,多次邀请市、区农业专家到田间地头讲授种植管理技术,还协调资金3万元, (下转A2版)

(上接A1版)打深水井一口,解决了灌溉用水问题,今年平均一个棚收获7500元,村民乐开了花。

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梁传洲还带头捐款3000元,筹集资金25万元,硬化道路1000余米,同时,建设高标准卫生室一处,修建了健身广场,安装了篮球架、健身器材等,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激发了基层活力,密切了党群关系,理清了发展思路。”亲眼目睹了“第一书记”的工作实效,邳庄镇党委组织委员李洋感慨道。

“这只是一年多点的时间,等到明年时候,欢迎你再来台儿庄采访,那时我们帮扶的村,变化会更大。”泥沟镇堡子村“第一书记”李文,向记者发出了热情的邀请。

新闻推荐

广州迎春花市开锣

1月31日,一位老人在广州西湖路越秀迎春花市上选购鲜花。当日是农历腊月二十八,广州各区迎春花市...

阳谷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阳谷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