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文公祠 刘本元
滕国美名世代相传,文公贤君千古流芳。2300多年前,滕文公之所以能把滕国建成强国、善国,与孟子的谆谆教诲是分不开的。但主要原因还是滕文公有卓越的胆识,敢为人先的气魄;有不甘落后、争强图存的雄心和善于学习、勇于实践的壮志。史学家们认为滕文公属于我国早期的政治家,尤其在战国时期,是一位难得的政治家。
为纪念这位伟大的政治家,后人在古性善书院(滕县城南门外东侧,也就是现在的市一建公司院内)建起了第一座“滕文公祠”。《现代汉语词典》对祠堂有两种解释:“一是在封建宗法制度下,同族的人共同祭祀祖先的房屋;二是在封建制度下,社会公众或某个阶层为共同祭祀某个人物而修建的房屋。”在这里显然是指后者。这座文公祠始建于什么年代,何人发起,什么形式的建筑,无从考证。
据史料记载,清代乾隆辛巳年知县陈鹞主持将“滕文公祠”迁至原车路口南巷西首(原城关镇电器厂院内)即现在的善国南路路东,西与安乐街相对的地方。迁址后的滕文公祠,气势恢宏,祠堂占地二亩许,正殿三间为宫殿式建筑,明柱筒瓦,棂门出厦,殿堂正中设彩色泥塑滕文公像一尊。院内东西建有两庑,廊壁上镶嵌石碑,镌文以记其事。祠院中植古松数株,虬动苍翠,荫蔽院庭。迎门处竖一花石,高约两米出头,庄重挺拔,似若影壁。祠外西侧凿砌石井一眼,旁立碣石,上书七字“滕文公行井田处”。从滕文公祠起步往下十余级方至平地,四顾祠堂,宛若壇台,令人肃然起敬。
1931年县城名人杨士元等人在城隍庙(现王家祠堂对过路南不远处)组建“滕文中学”,将城隍庙中城隍(木雕像)挪至滕文公祠堂内,滕文公泥塑像被毁。后有不少人认为此举欠妥,又将城隍(木雕像)搬迁至北门里的一座小庙里。从那时起,文公祠虽在,但祠内却神去堂空,庭院荒芜。此后,除一些书法爱好者时常来此拓帖,再无他人叩询、观赏。经年缺修,殿墙毁塌。直到解放前夕,滕文公祠历经风雨战火,坍塌几为平地。
往昔的滕文公祠,也曾有无数文人墨客前去观赏、凭吊,并有不少文人写下了礼赞滕文公的文章,其中一首《谒文公祠》中写到:
扰扰群雄事战争,独谈仁义不谈兵。
凭凌齐楚今何在,赢得长存善国名。
阡陌开来逐利先,谁能善国重民天?
卓越远识唯公在,慕古殷勤问井田。
新闻推荐
...
阳谷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阳谷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