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骑马 坐轿 乘船古人出游亦潇洒

济南日报 2015-10-20 15:48 大字

《清明上河图》中的牛车。唐代画家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摹本,可以看到唐朝妇女骑马出行的盛况。

□黄尽穗

现代交通工具虽然快捷便利,但也不免有各种各样的烦恼。当你被返乡的车潮堵在高速公路上动弹不得,当你因为恶劣天气不得不在机场等上十几个小时,当你在人头攒动的火车站被挤得呼吸困难时,是否会羡慕古人一骑白马走天下的逍遥?

鲜衣怒马过长安

其实,古人出游骑马的历史远远不及乘车悠久。《太平御览》引《释名》说:“黄帝造车,故号轩辕氏。”大禹时代还有一位名叫奚仲的“车正”,即制造车的工匠,说明车的历史极为悠久。先秦两汉时期的中原人主要以马挽车,很少直接骑乘。对于当时的贵族而言,乘马车出行才是有身份的象征。

中原人骑马,大约是从游牧民族那里学来的。战国时,赵武灵王要求百姓“胡服骑射”,以御强兵,可见中原宽衣博带式的服装并不适合骑马,且骑乘主要见于战场,不会作为日常的出行方式。

到了唐代,随着胡服的流行和社会观念的开放,骑马的风气一时大兴。朝中贵族纷纷骑马出入长安城,连妇女也不例外。唐代前期,妇女骑马还得带着“羃”,近似于面纱,用来遮蔽面貌。但自武周朝之后,风气更为开放,妇人往往只带帷帽便可策马驰骋。

然而,宋代重文轻武,再加上疆域南移,良马愈少,骑马风气渐寝,鲜衣怒马过长安的景象,终究也只能留在那个繁红艳紫的盛唐了。

骑牛乘驴也无妨

骏马难得,以马拉车总显得奢侈。再者,古代社会等级森严,马车不是人人都能坐的。其实,早在西汉时期,宫廷贵族就已经开始乘牛车出行了。唐代虽然盛行骑马,但也乘牛车。宋代,从宫廷命妇到平民百姓都坐牛车,所谓“雕车南陌碾香尘”,精致细巧的车厢前未必是翩翩骏马,更有可能是反应迟钝的老牛。牛车听起来虽然不够高大上,速度也较马车缓慢,但牛的负重较大,车厢可以造得宽阔些,行车也平稳,坐起来反倒比马车更舒适。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记载,宋代汴京街上来来往往的多是独牛拉的厢车,足可容纳六人,还能供租赁,可算是中国最早的“出租车”。

宋代租赁行业发达,不仅车可以租,驴也可以租。作为骑乘工具,其实驴比牛、马更为实用。它速度比牛快,耐力又比马好,价格便宜,便于饲养,各种崎岖不平的道路都可以走,驴的性情也较马温顺些,骑起来更安全。陆游就时常租赁驴子出行,如著名的那句“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轿子”是宋代才出现的称谓,在唐代一般称“辇”或“步舆”,步舆在唐朝是极尊贵的事物,只有皇家贵族才能乘坐。

不过,宋代经济繁荣,享乐之风愈炽,对于乘轿的禁令也渐渐放松。北宋后期,汴京还有专门出租轿子的店铺。南宋迁都杭州,都城地面较为湿滑,不便骑马,朝廷于是正式将乘轿合法化,允许官员乘轿上朝,民间也流行起了新娘出嫁乘花轿的习俗。

扬帆逆浪几舟船

无论是车舆还是轿辇,都只适合短途出游,若是长途旅行,最理想的交通工具则莫过于船,借着水流风力,可以实现“千里江陵一日还”,又能免去车马兼程之苦。古代造船技术发展很快,到了唐代已十分成熟。李白游三峡、下扬州,都是走的水路。春江涨绿,两岸群山翻滚如波涛,伫立船头,大唐的浮云长日尽收笔端。要是没有舟船,这世上该少了多少清辞丽句可供后人追思仰慕呢?

到了宋代,造船工艺愈发出神入化。宋徽宗遣使高丽,为了扬我国威,特地造了两艘“神舟”,长达百米以上,光是水手就需要数百人。

南宋时期,游西湖成了达官贵人们的新爱好,湖上的画舫游船亦盛极一时。当时人们大多租船出游,每到花朝节、清明节,租船生意亦十分兴隆,价格比平时贵上不少,还得提前预订。

明清时期,扬州瘦西湖声名鹊起,湖上的游船行业也较宋代更为成熟。除了一般的画舫,还有专供女眷游览的“堂客船”。湖上时常游弋着“沙飞船”,满载食材,有大厨常驻,为湖上游客提供饮食,还有一些小船如“陈胡子饼船”,专门兜售零食小吃。此外还有“歌船”,为游客表演清唱、锣鼓、小曲、评话等节目。若是钱包够鼓,大可在湖上宴饮玩乐数日,不必下船。此时,许多画舫也有了名字,形成品牌,若是经名人题字,身价更高。

新闻推荐

阳谷县检察院,开展司法救助工作初显成效

“真没想到案子都过去一年了,检察院还惦记着我们孤儿寡母,我替家里的孩子和老人谢谢你们……”在为交通事故中丧生的邵某某遗孀李某丽办理救助申请手续的时候,她一直在重复...

阳谷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阳谷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