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不忘过往 不畏将来,不忘过往 不畏将来

陵城区报 2015-06-04 10:38 大字

读过一篇叫《贫寒是凛冽的酒》的文章,文中有这样一段话:“但是真正的财富,也许不是后来的富有,而是当年的贫寒;不是后来的安乐,而是当年的忧患;不是那些小家子气的冷暖自知,而是破釜沉舟的卧薪尝胆、咽辛啖苦。 ”

的确,我们应该时常回首自己走过的路,看看当初的自己,找找自己的梦想,不要妄自菲薄,更不要夜郎自大偏了方向。

我是一个农村的孩子,邻居家一位奶奶谈及小时候的我,笑呵呵地说:“小蒙蒙这孩子,小的时候吃不饱,有时候肩上‘扛着\’一个大饼子就跑出来了,肚子瘪瘪的,真‘磕哒\’出来了。”奶奶还说,我经常跑到她家,奶奶看着心疼也经常给我东西吃。对这些我已经没有印象了,只记得大约7、8岁的时候,妈妈带着我去邻居家“拾”比我大两岁孩子的鞋子穿。那时候吃的馒头还要添上玉米面,蒸馒头的时候还会弄点如地瓜叶子、胡萝卜缨子或者直接和点玉米面蒸个糠或者糕吃。那时候总会吃的那么香,黄色的馒头总觉得有点甜味。除了这,还有很多经历让我记忆犹新。

那时候我们家住的是土坯房,门和窗户都挺小的,不过夏天屋里确实挺凉快。冬天没有暖气,有时自己盘个炉子,有时候烧个蜂窝取取暖。家乡电改之后用上了电灯,母亲,从来都是能不开的时候就不开,那时候还经常点个洋油灯。小时候因为一道算术题做错了,父亲便会用根小棍重重地打我一下,怕我忘了。初一的时候因为我的一句不想念,父亲咆哮如雷。那时候我总会在窗台上放上几个小小的胡萝卜,晚上一冷,白天太阳晒晒,不过多久就成萝卜干了,嚼上几口还挺筋道,蛮好吃的。到了九几年的时候我们家也搞了一个温室大棚,普遍都种植黄瓜,初冬的时候黄瓜长得快的就结了根瓜。有时候,我偷偷地吃一根,爸爸都知道,而且能清楚地找出是哪一棵结的。

说起大棚,可为我们家立了莫大的功劳,从我们家的日常支出到我后来上大学的花销一直都在靠它。小的时候,冬天那么冷去帮着父母拉苫子,两个手冻得没了知觉,胖胖的。那时候觉得自己多拉一盘,父母就少拉一盘。冬天,一般过三四天就要摘一次去卖。早上不吃饭,早早的起来去摘黄瓜,一根根的摆放到竹筐里,一次大约能摘120斤左右,价格好的时候有三块五一斤。一开始的几年都是父亲骑着一辆自行车驮到5公里外的市场上去卖。中午回来后,每次母亲总会认真记账,怕落下哪次,比人家卖的少又觉得不平衡。我基本上在家里,有两次主动做饭,还把锅给烧糊了,当然爸妈也没怎么说我。下大雪的时候还要去扫雪,我早上弄个窝窝头碾碎了放到玉米面粥里面,搅拌几下几大口就喝下了,扛着大扫帚从门口一路扫到大棚,那时候也不觉得累,反而很兴奋。

年少的记忆少不了过年。过年不仅要吃好吃的,还要穿新衣服。快过年了,母亲在大集上花个十几块钱买上一块布,回家找人给做一身,即便这样也会开心的要死。过年了,要把欠别人的账还上,还上账后自家过年的钱就没有了,有时候就要靠棚里的那点菜换点钱过年。记得那时候,到市场顺利把菜卖掉后,母亲一高兴也会买上一块钱的包子给我吃,那时候包子才一毛五一个,真好吃。过年的时候还要去赶“花花集”,主要就是去买鞭炮之类的“响货”。除夕晚上,大家一块儿拿出来在大街上放,初一早上,早早的出去拜年,顺便把没响的“响货”捡回来,我们哥几个自己做爆仗,那时候也不害怕。当然除了爆仗还有年夜饭,那时候很简单就是一顿饺子,没有鸡鸭鱼肉,最多也就是煎炸的耦合、咸扁豆。当然那时候的压岁钱也只有10块钱。

小时候的记忆有许多,小时候的味道也有很多。在当时并不富足的时代下,我们的生活水平也被局限,但就是那个时代让我知道了苦的滋味,后来的村官经历都令我懂得生活的艰辛以及好日子的来之不易。

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过上更好的日子,物质更加丰富的生活,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社会几十年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创造了伟大的奇迹,在为国家、民族感到自豪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时常回味下之前所经历的困难过往,在过惯了好日子富日子的时候也不忘过去的苦日子与贫寒,懂得知足、心怀感激,珍惜当下、不忘初心、不悔过往,经受了那些苦,再多的痛,再大难,又能算什么呢。一首《水手》给了我们诠释,就像文中结尾说的那样:贫寒像凛冽的酒,喝过才敢提着虎拳,往世上走。

人都有过往,都有自己的优缺点,重要的是能够正确的完全的看待,相比小时候的自己,对于我来说,能够走到人生的这一步我已知足,至少现在衣食无忧。慢慢地长大,对于父母的行为也渐渐地懂了,感谢他们的付出。对我而言,重要的是完全认识和接受了自己以及懂得了坚持的意义。不管是村官还是选调生,感谢组织提供的机会、给予的关心、支持和培养,使我有机会服务和回报于父老乡亲,让我的价值得到体现,哪怕能为他们做丁点的小事我也感到欣慰,我觉得我的根置于这片土地,我的心系于生我养我的故乡,在这个岗位上我只想奋力工作,尽职尽责,做好每一件小事,多做对老百姓有益的事情。砥砺前行,不断地去超越自己,不负自己、不负组织,这就是我的正途也是我的征途。

□万传泽

新闻推荐

发扬“一棵菜”精神,发扬“一棵菜”精神

发扬“一棵菜”的精神,是“梨园界”代代相传的光荣传统。说的是,一台戏好比“一棵菜”,主角、配角都是角,只是分工不同,不存在人格上的差异,需要通力合作,互相配合,齐心协力,才能保证“一棵菜”的完整,达到...

阳谷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阳谷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