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不绝于史的官冗: 西晋狗尾续貂,唐朝白版封侯

山东商报 2015-01-16 00:22 大字

话引子日前,中组部通报了专项整治超职数配备干部进展:“全国超职数配备干部问题整治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截至目前,全国超职数配备的4万余名副处级以上领导职数中,已消化15800多名,完成近40%”。

干部所谓的“超配”,是一个略带粉饰的词汇。该现象不是当代所独有,然而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叫法——并且这些叫法往往带有浓浓的讽刺意味。

西晋初年,赵王司马伦废掉自己的侄孙晋惠帝,自立为帝。因为得位不正,司马伦为了收拢人心,便大肆封赏。太学生年纪在十六岁以上以及正在学习的二十岁的人,都任命为官吏;郡县二千石以上的令长适逢大赦时正在职的人,都封为侯。凡是参与篡逆的人,一概破格提拔,就连奴仆士卒杂役之人也都加封爵位。由于封赏太滥,以致用于装饰官帽的貂尾都不够用了,没有办法,只好拿狗尾巴充数。当时的老百姓作谚语讽刺说:貂不足,狗尾续。这就是成语狗尾续貂的来历。

要细说起来,官员超配并不是司马伦发明的。我们看一些古典小说或者古装剧,常把一些地主或者缙绅叫“员外”。其实,员外是“员外郎”的简称。员外什么意思呢?原来,最初的时候,任何官职都是有定额的,但有时候皇帝一高兴就要给某人封官,而现成的职位又没有空缺,怎么办呢?就在定额(现成的人员)之外,再加名额。三国魏末开始设置员外散骑常侍,晋称之为员外散骑侍郎,这既是员外郎的来历,也是官员超配的初始形态。

到了唐朝,超配官员有了一个专门的称呼:斜封官。《资治通鉴》记载:唐中宗时期,安乐公主、长宁公主及韦皇后的妹妹邺国夫人、上官婕妤(上官婉儿)等受皇帝宠幸的人,大肆受贿,为人谋官。不管是屠夫酒肆之徒,还是奴婢娼妓之流,只要向这些人送上30万钱,就能绕开组织部门(吏部)的考察,直接得到由皇帝亲笔敕书任命的官位。由于这种敕书是斜封着交付中书省的,所以这类官员被人们称为“斜封官”。司马伦滥封官爵的时候,“貂不足,狗尾续”;斜封官泛滥的时候,“太府之铜不供铸印,至有白版侯者”,连铸造官印的铜都供应不上了,以至于出现了只有板书封号而无印信的空头侯爵。

到了宋朝,赵官家礼待读书人,官员之泛滥又超过前朝。这个时候,这些多余的官员被称作“冗官”,该现象则被叫做“官冗”。唐太宗时曾将中央政府官员从两千多减至六百三十四人,宋仁宗时代中央内外属官已超过一万七千人,而北宋所辖疆域仅为唐疆域的一半。北宋史学家宋祁(“红杏枝头春意闹”的作者)说得更明确,“州县不广于前,而官五倍于旧”,并将官冗列为“三冗”(另外两冗为冗兵、冗僧)之首。这些冗官有职而无权,不干事却还领着俸禄,成为国家财政的极大负担。

清朝的官员超配又有自己的特点,他们往往被称作候补官员。越到后期,候补官员数量越庞大,到了清末,每省候补官员多达数万,以至于有人形容“官多如鲫”。这些候补官员多是纳捐得来(其实就是买官),虽有品级却无职无权,不领俸禄。但“千里求官只为财”,为了求得实缺或者差使,这帮人各显神通,拼命钻营(其实就是跑官),一方面败坏了吏治,得官之后又拼命搜刮,弄得民不堪命。他们同反清力量一道,成为大清王朝的掘墓人。

新闻推荐

有趣的灵魂终将相遇

不久前,应邀去参加了TEDX 的演讲,喜欢他们的标语“有趣的灵魂终将相遇”。陌生而又熟悉的舞台和灯光,画家...

阳谷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阳谷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