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反哺﹃门票经济﹄破题转型之痛

烟台日报 2013-07-30 14:07 大字

□王小丹

尽管在旅游界内界外经常作为一个热点屡被谈及,也每每因为诸如凤凰古城收费事件成为言论的焦点,但多年来,就如何破解景区“门票经济”的话题,似乎仍未找到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解决途径。

这不仅是某个景区个体的尴尬,门票经济的难以破题,实则是整个旅游产业的“转型之痛”。当下,很显然,短时期内以门票经济为主的景区发展模式很难得到本质性的改变,我们该琢磨的,或许是如何采取措施让转型期的旅游产业更好地反哺门票经济,让这个转型的过程实现“提速”。

近十年以来,从全国到主要旅游城市的旅游产业发展速度和成效在逐年显现,像节假日实行弹性门票等旅游业转型的信号也在闪动,但产业链的不完整,让景区各自为政的发展模式和以门票收入为主的业态仍是大部分地区的现状。门票要降,要以“吃、住、行、游、购、娱”各旅游要素的“升”为前提,只有以更有利的经济增长点作为“铺垫”,景区经营者才乐于主动转型。否则,就难免处境尴尬。举个杭州的例子,西湖从十余年前开始实施免费开放,每年损失的门票收入有2000多万,但旅游总收入并没有出现减少,而呈现数倍增长,游客在杭州吃、住、行、游、购、娱的综合消费高达百亿,成为“丢了芝麻捡了西瓜”的成功范本。不过,这个例子恰好提供了两方面的力证:一是完整产业链和旅游转型将带给景区和整个城市旅游行业的巨大裨益;二是西湖模式不能简单复制或照搬,如不能提供可保障收益的成熟的产业链,一味呼吁景区降价益处不大,也难获认可。

过高的门槛、重复的体验,必将导致景区吸引力的减弱甚至衰竭,这是一种可以看到的趋势,到彼时,可持续发展也就走入了艰难境地。景区经营思路思变,必须创新发展模式、延伸产业链、精细化服务、特色化经营,从“靠名气吸引人气”到“靠人气带动消费”,以综合效益反哺门票经济,推动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从政府和管理部门层面来说,除了加大监管和引导力度,以政策扶持和谋划布局的高度完备城市旅游产业发展链条,出台相关的配套设施,支持旅游产业真正做强做大,也是一种责任。

新闻推荐

鲁大实践团参与大学生“三下乡”活动

本报讯(YMG记者钟嘉琳)暑假期间,鲁东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实践团分赴聊城、菏泽,开展了为期半个多月的支教助困、科技推广、政策宣讲、社会调研活动,积极参与...

阳谷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阳谷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