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西湖镇:农村创业天地和城里一样宽 4000余外出务工农民“凤还巢” 年可增收8000万元

日照日报 2012-07-31 22:40 大字

本报讯(记者 周伟)记者在东港区西湖镇采访时发现,这里兴起了一股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回流热”:从去年开始,该镇累计有4000余名常年在外漂泊的农民回乡创收,每年可增加收入8000万元。

西湖镇人多地少,人均占有耕地不足1亩,约有1.2万人靠务工谋生。近年来,该镇在抓好有序输出的同时,把畜禽养殖、花生制品、茶叶加工、服装制作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作为主导产业重点培育,实行“劳企联姻”活动,为企业招工当“媒人”,为农民就近务工找“婆家”,搭建起了人才中转舞台。目前,全镇共有大小企业38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家,全镇2700多名农民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

“兜里有资金,手上攥技术,脑中观念新。”接受城市生活洗礼的返乡农民,为西湖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生长剂”。

为发挥这个群体的作用,该镇把返乡人员当作资源来开发,进行“深度加工”,努力使返乡人员实现人口到人手、人手到人力、人力到人才、人才到资本的转变,引导他们由单纯土里刨食转向“挖金掘银”,在领办经济实体当老板中实现由“打工者”向“创业者”的转身。

为鼓励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西湖镇坚持在政策上放开、发展上放手的原则,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通过采取信贷支持、技术服务等办法,在农民创业初始阶段“帮一把”、成长阶段“拉一把”、发展阶段“扶一把”。

同时,依托镇劳动力转移服务办公室组织加大专业培训力度,为创业农民提供一对一保姆式跟踪服务,帮助排忧解难,1600多名农民掌握了一技之长,领办各类工商业户762户,吸纳3200余名富余劳动力就业,直接带动当地1800余农户走上致富路。

铨元村的丁立旺从东北务工还乡后,利用务工所学技术,引进东北菌种进行改良发展东北木耳生产,当年收入4万余元,在全镇带动发展22个木耳专业村,规模达到3000万棒,直接为农民增加收入4000多万元。

如今,不仅是返乡农民,随着农村创业环境的改善,越来越多的刚出校门的青年人也不再把进城当成“有出息”的唯一出路,而是选择回乡施展拳脚。

为了支持青年创业,西湖镇团委积极协调提供创业贷款,着力解决青年创业过程中的资金瓶颈问题,并组织一名有经营经验的党员进驻当顾问,让青年创业起好步。

6月6日,铨元村一处山坡地的围院里,李志华刚把猪食倒进食槽,一头头野猪便活蹦乱跳地围拢过来。今年27岁的李志华,大学毕业后先后在养殖场、种鸡厂工作。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他放弃高薪工作,回村养起了野猪,在镇相关资金、政策扶持下,如今已小有成就,猪仔和肥猪存栏100余头,因肉质好,市场供不应求,早早被收购商高价预购,预计收入30余万元。 

新闻推荐

指导养殖场灾后生产自救

本报东港讯(通讯员 陈淑庆)受10号台风“达维”的影响,东港区后村镇、西湖镇、三庄镇部分畜禽养殖场受灾严重。东港区畜牧兽医局技术人员第一时间深入受灾较为严重的后村镇后马一村、西湖镇花园村...

阳谷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阳谷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