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作家, 代际视野下的牺牲品? □李德南
最近,著名文化学者张柠教授在《新京报》(2012年3月3日)上刊发了一篇题为《70后作家,撤退还是前行?》的文章。文中指出:“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遭遇和压力。就文学创作而言,‘70后’的遭遇最惨,压力最大。他们没有赶上20世纪80年代文学的黄金时期,也不想去趟商业写作那趟浑水。他们在书籍文化而非图像文化中长大,身上天然地继承了文学的基因,却是文学体制的局外人。他们熟知高度发达的现代技术媒介,却只能目睹电子文化舞台上的表演者(80后),既不能全力介入,也无法抽身而去。他们成了现代商业文化的局外人。在‘60后’作家面前,他们尚未长大;在\‘80后’作家面前,他们快要成为老头子了。这就是他们写作的基本处境。”
张教授是我所尊重的学者,读罢全文,我既为他对“70后”一代作家所寄予的希望所感动,也很认同他所说的“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遭遇和压力”。可是,对于“70后的遭遇最惨,压力最大”的说法,窃以为值得商榷。
有关代际划分的做法,在二十世纪以来的中国文学中可谓是渊源有自。早在1917年,胡适就在《文学改良刍议》中指出:“文学者,随时代而变迁者也,一时代有一时代的文学。”另外据冯雪峰回忆,鲁迅在去世前几个月曾和他说过想要写一部关于四代知识分子的长篇小说,一代是章太炎他们;其次是鲁迅自己这一代;第三是相当于瞿秋白等人的一代;最后是冯雪峰这一代青年。由于种种原因,鲁迅所设想的小说并没有写出来,他从代际的角度探讨知识分子心路历程的做法,却影响了不少人。
如果我将张教授“‘70后’的遭遇最惨,压力最大”这一判断放在整个二十世纪的视野中进行推演的话,肯定是不对的。就我所了解的情况而言,“80后”里面也有大量“文学体制”或“商业文化”的“局外人”。他们成长在一个竞争异常激烈的时代,境遇之艰难,并不亚于“70后”,却依然追求着思想的深刻与文学的纯粹。借用张教授的说法,如果我说在“70后”作家面前,“80后”显得太嫩,在“90后”作家面前,“80”后又显得太老,相信很多人也都会认同。
张教授在文章中还写到:“有人认为,评价文学不要用‘代际\’概念,不要‘70后’、\‘80后’的,因为每一个人都不一样。他们的反驳尽管不无道理,但\‘代际’概念总是难免的……大众媒体向公众发言,不可能将一代作家一个个地列举出来。所以我要再一次使用这个代际概念。”张教授所提到的这种两难的困境,也是我所念兹在兹的。的确,为了能迅速地抓住一个群体的特征,我们不得不借用代际划分的做法,可是与此同时,也不得不注意这种思路所内含的风险:极化和简单化。事实上,“80后”并非是铁板一块,尤其是最近几年,随着社会历史的变迁,越来越多的“80后”作家开始浮出水面的时候,我们更有必要打破以往的定见。让我揪心的是,时至今日,很多学界前辈对“80后”的认识,依然停留在10年前的状况;依然有很多人觉得,韩寒、郭敬明、张悦然这样的写作者足以代表整个“80后”。“代表者”为过多的责任和期望所累,不堪重负,“被代表者”因被做了“减法”,无从发声。和韩寒、郭敬明、张悦然这些“80后”里的“老前辈”及“市场宠儿”相比,王威廉、杨庆祥、文珍、郑小琼、阿斐、胡桑、肖水、南岩、胡竹峰、盛文强、且东、郑小驴、甫跃辉、草白、手指等出道稍晚的“80后”作家、诗人,代表着当下文学场中的另一种写作路向。他们往往有着鲜明的文学史意识,受“60后”、“70后”作家的影响较深,但他们不仅仅是模仿者,而是试图在继承中有所创新,最终确立自己的写作风格。这些写作者,显然是不甘于做“电子文化舞台上的表演者”的,而是在坚持严肃写作的同时努力反抗遮蔽——包括被同代人,尤其是被韩寒、郭敬明、张悦然这几个人所遮蔽。
除了简化,代际划分所带来的极化问题,也值得我们注意。我觉得张教授在对“70后”和“80后”作家进行比较的时候,就没有能够避免落入窠臼。当张教授在给出“70后”“不想去趟商业写作那趟浑水”、“是文学体制的局外人”、“现代商业文化的局外人”、“80后”是“电子文化舞台上的表演者”这样的判断时,就把“70后”给理想化,同时把“80后”给妖魔化了。
极化还体现在,70后和80后固然是两代人,却不是天然对立的。代际之间,有一种复杂的张力。现今活跃在文坛上的“70后”,大多受“60后”作家影响较深。正是“60后”里的先锋写作,为他们提供了写作技巧上的参照;而“80后”新崛起的作家,也有着类似的成长模式。更重要的是,“80后”也受益于“70后”,尊重“70后”。“70后”和“80后”并非是互相对立的两代人;他们的“对立面”,应该是这个消费主义盛行、文学娱乐化和商业化的时代。面对如此恶劣的文学环境,这两代人的反应都是一样的,借用阿城的话来说,就是“有的人狂妄,有的人消沉,有的人投机,有的人安静。”因此,谈到“撤退还是前行”这样一个严肃的问题,我想“80后”一代的写作者也应该在关注的视野内,而不是简单地被排除在外。
新闻推荐
把老狼找回来后,三人环顾四周,仔细搜寻着每一个角落,希望能够找到出去的途径。原来这石洞也是以一个天然洞穴为基础,稍做了一些人工的修正,地面铺着较为平整的黑色石砖。不到五六米...
阳谷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阳谷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