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陈淑道的“簸箕经”

日照日报 2012-03-12 23:24 大字

本报记者 孟凡虎

在东港区西湖镇陈家庄村,从事传统簸箕编织的陈淑道,在十里八乡小有名气。

不是他编织簸箕挣多少钱,而是他对传统工艺的执着。3月2日,在村党支部书记陈日祥的带领下,记者来到陈家庄村东边陈淑道的簸箕“生产基地”———土窑子。这个土窑子设在缓坡处,很矮且入口处十分窄,一次只能容纳一个人进入。“编织簸箕必须在土窑子里,由于用柳条编织簸箕需要一个较高的温度,温度高了,柳条才会柔软。这里的温度和湿度都是最好的。”陈日祥说。

进入土窑子,只见窑内堆满了编织簸箕用的柳条,还有一摞摞早已编扎好的簸箕。正忙着编织的73岁的陈淑道说:“你可别小看这些小小的簸箕,‘一割\’、‘一剪\’、‘一敲\’,体现的是纯功夫,一个动作不到位,就做不出合格的簸箕。”

说起编织簸箕,陈淑道很兴奋,“我家很早以前就有编织簸箕的手艺,30年前,农闲的时候我就在土窑子里编织,然后拿到集市上去卖,当时十分畅销,我编的簸箕因耐用、质量好而有了名气,有很多人都找我买。”他指着这些堆成“小山”的原材料柳条,“这些都是专门用作编织簸箕的基础原料。”说着,陈淑道给我们做了一个用刀“割”柳条的动作示范。

据陈淑道介绍,他一个冬天只能编60多个簸箕,每个能赚30元。 

新闻推荐

80名保洁员走上文明乡村建设一线

本报东港讯(通讯员 乔祥明)“这位老乡,为了我们的环境,不要乱扔垃圾!”5月14日清晨,西湖镇陈家庄乡镇保洁员范奉天正对一名乱扔垃圾的村民进行了劝说,经过耐心说服,村民陈某非常支持他的工作,自觉将扔...

阳谷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阳谷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