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郭宗忠一晃快两年没有回老家了到家已是傍晚母亲准备好

日照日报 2011-11-19 23:56 大字

? 郭宗忠

一晃快两年没有回老家了,到家已是傍晚,母亲准备好了我喜欢吃的几样菜,父亲早已备好一壶老酒,也许已经烫过几遍了,等待我回家的心情可想而知。

我没有睡意,打开大门,到门台和大街上看看,路灯明晃晃的,但街上一个人也没有。我在空落的街上走了一遍,新盖的房屋和老屋错落交织着,谁家的老屋,谁家的新房,已经叫不上名字了。街道上没有一点声响,农村的夜如此沉寂,这是城市里不能想象的。

想起三十多年前的夏夜,这个时候,满街道的孩子们玩着游戏,大人们扑打着蒲扇乘凉。玩游戏累了,靠在大伯身边,听老人们讲故事,讲《三国》《水浒传》,听得心潮澎湃;也讲仙狐鬼怪,听得毛骨悚然。然后,看着漫天的星光和清楚的河汉,一个人的思想可以跟着飞逝的流星飞得很远。

而现在家家都有了电视,家家都吹着风扇,有的安装了空调,在自己的安乐窝里,谁也不愿在街道上“享受”空气的潮热。再就是每家的孩子也少了,很多人家外出打工,一个胡同里的人数也还不如以前一个家庭多。生活富裕了,物质丰富了,即使农村里,人之间的交际和交流也淡薄了。

回到天井里,我拿来一个马扎坐下,想找回一点童年的感觉。抬头望望天,已经见不到灿烂的星星,已经分辨不出银河;我闭上眼睛好大一会,再睁开眼,也仅仅看到几颗寥落寂寞的星星,那些闪烁着各种色彩的晶亮的星星们都去了哪里?是不是也像我经历的时光,一去不复返了?

我有些落寞地在大门厅下的蚊帐里躺下,为的是听一听瓦罐下草根里一夜弹琴的蟋蟀,为的是睁眼能看到也许深夜才能出现的漫天星辰,等待着奇迹出现,更近地亲近一下故乡的夜。

清晨四点多钟,我儿时就在屋边树枝头上婉转鸣叫的鸟儿——— 现在才知道那是苇莺,把我这个游子叫醒了。起来看时,庭院里种了一棵丝瓜,一棵北瓜,爬在瓜棚上,丝瓜和北瓜垂了下来,一派农家小院丰收的景象;一棵石榴树结满了石榴,红了脸蛋;樱桃树在堂屋前面,绿绿的叶子,尽显茂盛。

也许昨晚父亲高兴多喝了几杯酒,母亲做饭和说话多了些累了,我回家他们也心里踏实了许多,难得父母亲在这个时辰还在酣梦里。要是从前,父母亲每天凌晨两三点钟就睡醒了,开始说话,谈在外的每个孩子的情况,担心这牵挂那,明明知道一点用处也没有,但说说话心里也亮堂一些吧。特别是对心思细腻的母亲,父亲的话语更像是一种对母亲的开导。他们的年岁逐渐大了,孩子们又都不在身边,相濡以沫的一对老人让我面对他们时总有一种愧疚。而父亲总说,报国不能尽孝,报国也是尽孝啊!他们会一直这样说着,说到黎明,父亲就起来打扫院子里的落叶,或者积雪;母亲就开始烧水沏茶,准备早饭,小院里袅袅的炊烟飘在院外的池塘上空,是我一直怀念的萦绕在心里的乡愁。

此刻,我怕惊扰了父母,悄悄拨开大门走了出去。街道上阒无一人,连狗们也都老老实实卧在门前的柴堆里。鸡叫声倒是此起彼伏,熹微的晨光初上,老树,老屋,柴垛,水塘,老井,井胡同,河坝等等,这些日思夜想的故乡象征终于闪现在我的眼前时,更像是梦幻,我心情愉快,一身轻松。

不听使唤的脚步拉着我向东边的树林和河边走去。正是初秋,晨露点缀在草叶和庄稼上。玉米的花穗开放了,玉米也开始灌浆;花生已经快到成熟的时节;一排排的速生杨树林代替了先前植被丰富的树林……吸一口新鲜空气,满是庄稼的芳香和泥土的味道,这就是故乡的气息吧?

故乡的风物如此亲切,让人留恋,不论一棵草,一朵花,还是一片沙滩,都写着我的想念和快乐。一切都是如此,置身在故乡,尽情享受着每一秒每一刻,每一声鸟鸣,尽心细细观察和留意,生怕错过了什么,担心一旦离开故乡,又成为一份排遣不了的遗憾。

顺着去汶河的小道,走过了我童年少年的小道,仍是铺着一层干净的沙子,无论下多大的雨,这条小道也不会泥泞。

这条路上,我不知道是否还有我儿时留下的脚印?梦里多少次走在这绿荫和阳光斑驳的小道上,醒来又是一阵酸楚,没有离开故乡的人体味不出思念的滋味,仿佛一张无形的网,缠绕着你的思绪;无论你走到哪里,都走不出这密密匝匝的怀想中。

我就这样想着,不知不觉走到了河边。放眼望去,河水不舍昼夜,也纵然想起了孔夫子的“逝者如斯夫”的感慨。

沙滩已经不是原来开阔无垠的样子,细沙被运往城里建筑高楼大厦后,河水下切有数米之深。随之而来的是,家乡的地下水位也跟着越来越深,直到今天已经打几十米的水井也没有一滴水。这是我引以为憾的。

再看时,河水过处,冲刷出一片又一片沙滩,淤积的河道边又生出来碧绿的青草,草尖上的露水晶莹透彻,我想,它们举着的就是有关水的希望,不会是梦幻吧!

此刻,我深深呼吸一口清凉的新鲜空气,放眼四望,远山,树林,庄稼地,谁家的炊烟在河对面的村庄里升起;卖豆腐的吆喝声传来,一条狗开始吠叫,紧接着其他的狗也跟着叫了起来,鸭鹅也叫了起来。

一个村庄醒了,而我仿佛还沉浸在久违的梦里。 

新闻推荐

西湖镇:打好“服务牌”凝聚党群心

本报东港讯(通讯员 董丹丹)“国家给我们办了养老钱,现在不用往镇里跑,在村里就能取,真是方便。”西湖镇小花崖村70岁的老人焦安帮拄着拐杖高兴地跟笔者说。他刚拿着身份证在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取出“...

阳谷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阳谷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