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点亮多彩人生 莘县翰林学校以特色艺术教育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本报记者 张英东
本报通讯员 寇章超 王素花
一块小小的布,经过扎染,生出美妙的图案。10月28日,莘县翰林学校的“草木蓝染”校本课上,记者见到了这充满“魔力”的一幕。
校本课程是学校课堂教学的延伸,是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我们坚持以艺术教育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全面落实国家‘双减’政策,通过开设校本课程和社团活动,使创新、丰富、多元的美育课程在我校遍地开花。”莘县翰林学校校长王雪宽说。
开设特色课程,实现文化育人
“开发校本课程,一方面满足了学生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提升了教师的专业能力。”王雪宽说。
莘县翰林学校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为目标,在课程实践中加大人文教育课程的比重,在校本课程中以“传统文化”为核心,开设了“儒家经典”“文学”“戏剧”“民间工艺”等课程,形成独具特色的校本课程系统。
学校结合实际,优化艺术课程设置,开足开齐音乐、美术、舞蹈、书法等课程。其中,舞蹈、书法等特色课程由专业老师任教,探索出成体系的艺术课程内容结构。
器乐进课堂,是中小学美育的重要环节。莘县翰林学校将器乐学习融入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建设、校园艺术活动,葫芦丝、尤克里里、陶笛等多种乐器走进课堂。
“从单一伴奏型乐器到一首完整的器乐组合作品,学生在器乐练习中得到美的享受和熏陶。”该校教师鲁丽丽说。
编写特色教材,开展多彩活动
校本教材是校本课程的载体,编写好的校本教材是开好校本课程的保障。
莘县翰林学校结合学校实际,编写了一整套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教材。这些教材中,有书法教程《翰林学校钢笔字帖》,有手工教程《手工编织入门》,有和教学密切相关的《学生创新实验》《小分子,大智慧》,有诗文名篇《走向远方》,有传统文化方面的《岁月留声——国学经典》系列读本,以及学生习作《翰墨园》月刊等。
“这些校本教材以学生、教师、学校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以促进学生个性成长与发展为目标。”王雪宽表示,每本(套)校本教材都有一个明确的主题,有鲜明的个性,实用性强、使用效果好。
“图书漂流”是莘县翰林学校一直坚持的一项读书活动。在这项活动中,图书在每个同学之间、每个班级之间“漂流”,让每个同学都能读到大量的好书。学校每年一届的“读书节”期间,学生们更是踊跃参与,读书兴趣高涨。
“我们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来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加深他们对国学经典的理解。”该校教师黄丽军说。
创建特色社团,传承非遗项目
莘县翰林学校的校本课程丰富多彩,学生社团活动精彩纷呈。泥塑、沙瓶、乐器、英语单词速记、书法、绘画、舞蹈、球类、跆拳道……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
莘县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其中不少非遗项目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莘县翰林学校将查拳、泥塑、剪纸等适合学生学习的非遗项目引入校园,成立了专门的非遗社团。
莘县河店镇的郭家泥塑是一种传统民俗工艺品,其以独特的艺术风貌受到人们喜爱。“传承人郭保田老人已经70多岁了,却找不到传承人。”该校教师张慧芳说,这项珍贵的非遗项目正面临失传的危险。
了解到这个情况后,莘县翰林学校领导班子成员主动找到郭保田,带领学校美术老师去郭保田家学习泥塑制作手艺,把郭家泥塑引进校园,让这项濒临失传的非遗项目重新焕发生机。
“校本课程的开展,让学生更加了解家乡、了解学校、了解大自然,培养了学生爱家、爱校、爱国的品格。”对学校校本课程今后的发展,校长王雪宽充满信心。
新闻推荐
本报讯(梁丽姣)自疫情发生以来,莘县张寨镇卫生院坚持把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时刻绷紧疫情“防控弦”,全方位为...
莘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莘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