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根筑基 开拓创新 莘县魏庄镇学区改革发展纪实
■张英东
教育,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性工程。乡村教育,关系到乡村的长期规划和长远发展。
近年来,莘县魏庄镇的教育相对薄弱,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偏低。2021年1月12日,魏庄镇学区成立,通过整合区域教育资源,实现了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
“我们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定‘没有学不好的学生’的教育信念,按照‘以人为本、依法治校、自主管理、多元发展’的办学思路,培养‘刚健善行,责任担当’的学生。”魏庄镇学区主任郭晨光说。
实现三个“全覆盖”
坚持为群众办实事
魏庄镇是莘县的农业重镇,当地群众多以种植果蔬大棚为业。“家长平时忙,没空给孩子做饭。孩子们无法在校午餐、午休,成为困扰家长们的难题。”郭晨光说。
自“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开展以来,魏庄镇学区提出“为家长服务、让学生受益”的工作思路,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需,在全县率先实现了三个“全覆盖”。
郭晨光口中的三个“全覆盖”,指的是学区内各学校餐厅全覆盖、午休用床全覆盖和净水机全覆盖。三个“全覆盖”,让学区的孩子们吃上了放心午餐,睡上了舒心觉,喝上了安全水。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全学区近两千名小学生的午休用床,以及之后安装的30台空调、30多盏路灯,全部是在魏庄镇党委政府号召下,由当地党员带头、群众响应,再加上社会爱心人士捐赠的。捐资助学,在魏庄镇蔚然成风。
在莘县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魏庄镇学区通过“莘县教育卓越教育基金会”,收到各类捐款20多万元,专门用于奖教、奖学,激发了学区内部活力,提升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实行学区制改革
促进教育质量大提升
学区制改革,是莘县推广的加强小学初中教育衔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一种创新实践模式。“学区成立后,我们集中力量办大事,在七个方面付诸了实际行动。”郭晨光说。
郭晨光认为,全体师生精气神,是影响学校发展的重要因素。学区成立后,“争一、领先”已经成为全体师生的共同精神追求。
在各学校人员和物资配置上,学区成立后,完成了镇中心小学、实验小学、甘寨小学之间老师或校长互相调换,拿出学区闲置物资帮扶甘寨小学、实验小学等薄弱小学,实现了各学校之间教育教学资源的融合贯通。
在教研方面,学区各小学成立了“联校教研室”,每个学科选拔了1至2名优秀教师,统领全镇所有小学本学科的教研及教学工作。从课程设置到教学常规,魏庄镇学区各小学实现了“高阶引领、抱团发展”。
魏庄镇学区现有6所公办幼儿园、6所小学、1所初中,实现了九年一贯、十二年一体及各学段的有效衔接。学校规模也得到扩大,其中3所民办幼儿园改为公办幼儿园,各学段学生人数增加500多人。
完善现代学校制度
建设农村教育样板
内涵丰富、优质高效,是魏庄镇学区的发展目标。学区建立完善“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实行教代会制度、“三重一大”公开制度,完善学生自主管理办法、教师过程性评价方案、评先评优以及职称晋升办法等制度。
“学校‘各美其美,美美与共’,老师‘乐其业,竭其力’,是我们在管理上的梦想。”郭晨光认为,要想让学校的老师善待学校,第一要把学校建成风清气正的学校,第二要把学校办成有故事、有温度的学校。
为此,魏庄镇学区确立了“全人教育、品格发展”的教育理念,全体教师践行“帮助每个孩子发现自己、成就自己”的教育价值观,力求实现“让每个孩子绽放光彩,让每位教师享受幸福”的教育愿景。
质量立校、科研强校,搞好教育科研是学校发展的必由之路。魏庄镇学区将自身存在的问题当作研究课题,调动全体教师搞调研、想办法、抓落实。
针对学生基础薄弱的问题,魏庄镇学区运用“教学评”课堂评价细则,时时跟踪,闭环管理,让基础差的学生首先取得进步。然后,再由教师从知识的广度、深度、关联度,以及思维的结构性、系统性上适时引领,实现学生对知识的处理与转化。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学区制改革之路上,魏庄镇学区取得了骄人成绩。“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集中力量办实事,整合资源抓教学,争创‘魏庄速度’,创建‘学区样板’,为莘县教育作出新的更大贡献!”郭晨光信心满满地说。
新闻推荐
今年以来,聊城莘县人民法院坚持围绕提升行政审判质效,持续推进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工作,不断降低行政案件办案天数,提升服判息...
莘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莘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