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史馆成为村民“精神家园”

聊城日报 2021-09-08 07:17 大字

■本报记者 杨万绘 本报通讯员 王运兰

如今的莘县燕塔街道,每个村都有一个村史馆。村史馆里究竟都有啥?8月27日,记者走进燕塔街道盛屯村村史馆——一个占地150平方米的农家小院,一股浓浓的乡愁迎面而来。

上世纪60年代的织布机、纺车,上世纪70年代的簸箕、木锨,100多年前的木车……村史馆设立了实物展区,一件件有年代感的实物,勾起村民对乡村往事的回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今天的好日子……”村民殷月先指着旧照片墙说。

村史馆内不但有老物件,还有新变化、新内容。村容村貌的改变、贫困户的脱贫故事、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一幅幅照片配合文字,记录着盛屯村的点滴变化,描绘着乡村振兴的美好未来。

村民盛传祥说:“在这里,我们能看到过去的日子,也能看到现在的生活,还能想象到将来村里的变化。”这座村史馆,已经成了盛屯村人的“精神家园”。

李随祥、盛相臣是村里公益岗的保洁员,他们每天打扫完卫生之后,就来到村史馆,观看典型故事。

“以前我总感觉模范人物距离我很远,如今感觉他们就在身边,今后要向他们学习。”李随祥说。村史馆自建成以来,不仅成了村民了解村史的重要窗口,更为街道乡村文化振兴提供了精神动力。

燕塔街道每个村(居)都开展了好公婆、脱贫之星、孝德之星等系列评选活动,并在村史馆展出他们的先进事迹。

“村史馆就是个平台,我们用看得见、摸得着的身边典型,引导、感染、带动发展动力不足的村民,增强其致富的内生动力和自信心。沿着历史发展的足迹,紧随党的步伐前进,燕塔街道各村庄村民将在村史中汲取力量、守正创新,让村庄的明天越来越美好。”燕塔街道党工委书记宋保华说。

新闻推荐

张志强的“创新经”

■本报记者洪祥8月18日,位于莘县的山东宝成制冷设备有限公司车间内,工人正在忙碌着:切割管材,组装板材……“这就是我们自主...

莘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莘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