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老宅“新生记”

聊城日报 2021-08-31 09:30 大字

整理一新的东田庄村百年老宅

1945年订立的东田庄村地契

条案、圈椅、老电视、老收音机和几十年前的书籍、照片在老宅集中展示

将正房和西屋隔开的隔扇

■文/图本报记者 苑莘

8月18日,记者来到莘县大王寨镇东田庄村。村里的一处百年老宅喜获新生,以崭新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

“这处宅子的具体建造年代村里人都不清楚,只知道是清中晚期建造的,距今约有200年历史。”东田庄村党支部书记辛增才站在宅子前向记者介绍,因为村里今年利用这处宅子修建东田庄村乡村记忆博物馆,才使这处老宅子被外人所知。

1

老宅子坐落在东田庄村一个胡同的最深处。与周边的水泥平房相比,老宅的青砖青瓦显得与众不同,带给人们穿梭时空的感觉。

莘县农村大多修建平房,为何在东田庄村却出现了一处拥有百年历史的瓦房?辛增才介绍,修建这处宅院的是清代的一位运粮官,官衔与具体职务已不可考。

从外面看,老宅子有些破旧,属于硬山式建筑。南墙的部分青砖已经严重风化,但因墙体厚度有“一尺以上”,所以并不会对房屋的安全产生影响。屋脊的最南端明显有残缺,“过去上面有脊兽,几十年前被损毁了”,脊兽从侧面印证了修建者的官员身份。据村民介绍,被损毁的不止脊兽,还有墙面上的一些砖雕等装饰。

与东西两边的窗户相似,老宅堂屋门上方的窗户也糊上了窗户纸。不同的是,门上方的窗户四四方方,和相对低矮的门相比,显得尺寸很大。辛增才介绍,过去的房屋采用了这种墙壁很厚但窗户较大的样式,应该是基于采光和保温等多方面的综合考虑。

门前的台阶上有些许青草冒出头来,旁边摆放着几盆花草,配合平整的庭院地面,从外面看这处百年老宅已经焕然一新。“听说要建乡村记忆博物馆,我们组织大家除草、平整地面,这里现在已经和以前大不一样。”辛增才说。

2

进到屋内,虽然已经临近中午,但房间里仍感觉颇为凉爽。

和常见的农家屋门不同,紧邻老宅屋门的墙面是一个锐角。房屋内部墙壁的青砖保存完好,由于烟熏火燎等种种原因,房梁和很多墙面已经变成了黑色。

不论是正对屋门的后窗,还是房屋两侧的窗户,都有“门”在上面。说是“门”并不为过,两扇“门板”为纯木制作,中间还有门栓作为开关。合上两扇“门板”,一丝光线也无法通过。

抬头上望,檩、椽、梁等年轻人没见过的木质结构饱经沧桑,但依然稳固。房间内有老式的隔扇将西屋与正房隔开,隔扇上半部分是木质网,下半部分写有粉笔字。因长期擦写,下半部分显得白很多。“这样的隔扇现在家里都看不到了。”辛增才说。

西屋摆放着老式的床和桌,桌上还点着一盏光芒比豆粒大不了多少的煤油灯。煤油灯下,辛增才拿出了村里的稀罕物:“字纸”。“村里留下的‘字纸’不多,都在这里放着,回头我们计划找师傅装裱起来,也是历史的见证。”在辛增才的介绍下,一张1945年订立的东田庄村地契展现在记者眼前。

“后边还有很多,我也不敢随便碰,回头裱好了大家再看。”辛增才说。

3

在经过简单整理后,老宅子里摆满了东田庄村人的“百年记忆”。

东屋里放着的锛凿斧锯,是东田庄村人用双手打造家什的见证。木锨、耙、犁、牛套……东田庄村人曾用这些物品,经历过以人力畜力为主的农耕时代,将汗水洒在这片热土上。那些黑白斑驳的老照片中,既有“人定胜天”的生产大场景,也有热血青年踊跃参军建功立业的画面。

条案上摆放的收音机已有四五十年的历史。改革开放之初,“马西地区”曾是贫穷落后的代名词,但东田庄村人始终保持着奋进的姿态,他们或是植树造林改善家乡环境,或是外出务工开阔视野,或是致力经商办厂。“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村民们一步步过上了好日子。”辛增才说。

墙面上贴着的木材加工企业照片,看似与周边环境不是很协调,却是东田庄村向着新时代奋进的“脚印”。最近两年,该村大力发展木材加工、绿化苗木种植和经营。如今,村里的木材加工户有30余户,从事绿化苗木种植和经营的村民有500余人。“现在东田庄村人的干劲很足,大家心往一处想,都想把自己的家园建设得更加美丽。”该镇干部李延军说。

新闻推荐

莘县卫健局 提升老年人医疗保障水平

本报讯(记者吕婷通讯员王士瑞张晓楠)今年以来,莘县卫健局以老年人优待政策的推出为契机,关注老年人生活,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进...

莘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莘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