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时节,倾听乡村振兴好故事
□聊城日报全媒体记者苑莘通讯员王宝龙张浩
“三农”工作重心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一段时间以来,农业大县莘县围绕乡村振兴持续发力。春分时节,记者来到莘县朝城镇的田间地头,感受这里的发展氛围,倾听一个又一个乡村振兴好故事。
县里的退休干部返乡当村官
虽然是外来户,但64岁的魏民生在赵坑村的人缘出奇地好。走在村里,村民都会让他到家里喝水吃饭。
一转眼,魏民生在赵坑村快呆满一年了。2020年4月14日,已经退休3年的正科级退休干部魏民生,作为全县年龄最大的公选书记到赵坑村任职,从一名退休干部变成了村官。
“我是乡镇教师出身,后来在乡镇干部的岗位上干了8年,对基层有感情。”在村里扎下根后,魏民生多次协调供电、交通等部门,为村里机井通电,硬化道路,随后,他又开始琢磨如何让赵坑村村民走上致富路。在他的帮助下,村里的种植能人赵孔义拿到了杜仲茶生产许可证,村民赵凡辉开办的服装厂拿到了30万元贷款。
如今,村党支部领办的中草药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杜仲茶厂、服装厂已入社。魏民生的任期还剩一年,他计划在这一年里,“通过发展中草药种植加工产业,壮大合作社,让村集体和社员富起来”。
闲置20年的“棚茬子”拆了
朱庄村今年多了6个蔬菜大棚。钻进自家大棚,种植户刘保柱正在查看西红柿长势。
“现在,西红柿已经有红的了,过几天就能卖了。多亏了曹书记操心,我家才能种上这个棚。”即将拿到第一笔收入的刘保柱对公选村党支部书记曹凤举赞不绝口。原来,刘保柱租种的大棚是村党支部拆掉闲置20多年的“棚茬子”建起来的。
上世纪90年代中期,朱庄村曾尝试推广种植大棚蔬菜,但部分村民的大棚闲置荒废,被个别村民占用,导致推广失败。曹凤举到任后,通过走访,了解到村民建设高标准大棚的意愿强烈,先后召开了村“两委”会议、党员会和群众代表会,充分征求意见后,收回村集体土地。
经过一番努力,“棚茬子”被村集体收回。曹凤举带领村“两委”干部和部分党员群众建起6个高标准大棚。“我们村建起了大棚蔬菜基地,今年准备再建3个大棚,租给群众。”曹凤举说,这9个大棚不仅是村里的“钱袋子”,还将成为带动全村设施农业发展的“星星之火”。
职业农民培训忙
西花园村是一个只有300多人的小村,也是货真价实的“花园村”。5米宽的水泥路两侧,太阳能路灯整齐排列,健身、排水、文化等设施一应俱全,作为市级美丽乡村,西花园村环境宜人。
西花园村的乡村振兴进程不光有“面子”,更有“里子”。济南大学选派的第一书记张富来见到记者,拿出了新型职业农民证书、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生产技能培训结业证书等一沓证书。虽然在济南大学第一书记团队的帮助下,西花园村发展起了菊花种植产业,村集体和群众的收入都有了大幅提高,但张富来认为,人才振兴是村庄持续发展的基础,“我们经常组织大家外出学习,还举办培训课程,鼓励村民参加。”
张富来和同事的心血没有白费,孙义朝、孙维世、孙道雷等一批年轻有为的村民成为有想法、有技能的新型农民。“有了技术之后,小伙子们干得可带劲了。短短几年就盖了新房,买了车。有的是入党积极分子,有的已经是预备党员了。”村干部孙义方介绍说。
新闻推荐
□聊城日报全媒体记者张英东通讯员田保军刘善伟优化管理是学校发展的驱动力,是促进学校科学发展的需要,也是提高办学质量和...
莘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莘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