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合作社 带富一方人

聊城日报 2020-11-30 09:28 大字

□聊城日报全媒体记者蒲二利通讯员李瑞红

11月12日,莘县双利蔬菜瓜果专业合作社与北京京客隆集团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今后,合作社的果蔬将直供京客隆超市,预计每年销售额超千万元。

这家成立于2009年的合作社,一开始就秉承“一人富不算富、合作共赢奔富路”的宗旨,以建立成熟的现代农业互助合作模式为目标,带领群众大步奔小康。如今,合作社的果蔬订单不断,成功抢占北京、上海、青岛等大城市市场。

闯市场蔬菜直供一线城市

“我们现在走的是‘公司+合作社+社员+扶贫项目’的路子,以实现优势互补。”合作社理事长刘方利告诉记者。成熟的运作模式,使基地在土地流转、项目建设、农产品产销等方面得以顺利推进。

“合作社主要做订单农业,从种子到育苗,再到销售,全部有技术人员指导。”刘方利说。合作社农户种植圣女果面积非常大。以往每年8月份至10月份,圣女果销售会出现空档期。为填补市场空白,合作社和天津一家种子公司合作,培育圣女果秋延迟品种,8月份左右圣女果大量上市。“今年这个品种第一年上市,销售价格非常好。”刘方利说。

靠着过硬的质量,合作社不断拓展市场。现在,合作社是北京市外延蔬菜基地、上海上农批、北京新发地、青岛利群等大型市场的蔬菜直供基地。11月3日,合作社又与盒马鲜生签订合同,抢占线上销售市场。“线上销售是以后的趋势。我们和盒马鲜生合作之后,接了订单就能直接从农户端发货,既保证了果蔬质量,又给社员增加了一条新的销售渠道。”刘方利说。

求创新破解废弃瓜菜秧处理难题

大王寨镇西王庄村的柴林青是合作社的老社员。现在,他和妻子郝银环在莘县鼎侬鑫盛现代农业示范园租了两个蔬菜大棚。

柴林青家的大棚里,圣女果长得正旺,成熟的圣女果挂在枝蔓上,宛如颗颗红玛瑙。“现在种大棚科技含量越来越高了。”柴林青说。

在柴林青家的大棚里,记者注意到每个田垄里都摆满了干枯的瓜菜秧。“这是我们实施的一项新技术。我们把瓜菜秧就地处理,使用生物菌肥制剂,就能让它变废为宝,成为下一茬作物的肥料。”刘方利告诉记者。

莘县是蔬菜大县,蔬菜大棚的废弃瓜菜秧如何处理,一直是困扰农业发展的难题。“废弃的瓜菜秧如果不处理,就会在地里腐烂,产生病菌,造成病虫害。以前,种植户都会把废弃瓜菜秧拉到大棚外,但是怎么处理也是个问题,处理不好就会污染环境。”刘方利说。现在,合作社对废弃瓜菜秧进行生物菌肥制剂处理,既省事又环保。以前一个蔬菜大棚处理废弃瓜菜秧需要500元,如今,使用生物菌肥只需要200元的成本。除了圣女果,这项技术还适用于黄瓜、甜瓜、香瓜、辣椒等瓜菜秧。“今年拿出80公顷蔬菜大棚做了试点,下一步,我们将在合作社186.67公顷的蔬菜大棚里推开。”刘方利说。

助增收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我们这理事长可得好好夸夸。”郝银环说,合作社成立以来,刘方利带动西王庄村及周边村庄群众走上了规模种植的道路,群众收入不断增加。“我这两个大棚年净收入15万元。”柴林青说。

“除了帮助群众增收,合作社和公司在扶贫方面起到了很大作用。”刘方利所说的公司是莘县鼎侬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也是莘县鼎侬鑫盛现代农业示范园的运营方,他是负责人。“这个项目有30%的资金来源于扶贫资金,项目收益也有一部分用于扶贫。”刘方利说。该项目借助上级扶贫专项资金110万元、东西协作资金210多万元建成,今年又利用300万元的东西协作资金建成了冬暖式蔬菜大棚18座及近4000平方米连栋育苗棚。基地的育苗棚可为附近的贫困户提供工作岗位,贫困户在这里打工每天能挣80元。示范园的收益按比例用于扶贫,截至目前,示范园共缴纳扶贫项目收益92万余元,共有1200多人享受此项收益。

新闻推荐

莘县大王寨木材企业为贫困户实现脱贫

“我在这里干点杂活,一个月就能挣2000多元。”最近两年,依靠在当地一家木材企业打工,莘县大王寨镇夏庄村贫困户夏合生实...

莘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莘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