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我心中是
□聊城日报全媒体记者 赵宏磊 曹天伟
有哪些面孔曾经让我们凝视?
有哪些瞬间曾经让我们铭记?
有哪些故事曾经让我们感动?
当我们以更加细腻的心思去好好品味聊城这座城市,体会它给我们带来的温情,总会为身边那些平凡却又伟大的“最美聊城人”“最美聊城故事”感到由衷的骄傲,然后以自觉的姿态积极投身这座城市,成为这份善良的延续者。
这些人,根在基层,长在民间。他们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英雄”“偶像”,但正因为真实,因为平凡,所以走出的每一个步点仿佛拍打在每个人心中,共鸣声声。
你们,在我心中是最美!
“最美”,是一幅文明的画卷,传递温暖、凝聚精神。
水城大地上,一个个最美故事正在社会上广为传颂。我们为何如此渴望这些人性的光辉照耀?为何如此热情地传颂这些最美故事?这些最美人物、最美故事如同水中的气泡,它时刻提醒着我们,那是我们自己呼吸的痕迹!
今年6月,一名4岁女孩不慎从16楼窗口跌落到15楼窗外的一个狭窄的平台上。危急时刻,39岁的小区物业员工贺安友,来不及采取任何安全防护措施,从16楼窗户跳到15楼的平台上抓住了女童。最终,在邻居的帮助下,女童成功获救。
24岁,风华正茂的年龄,莘县张鲁回族镇杨村24岁的研究生牛忠楠却因意外脑出血不幸离世,淳朴善良的父母在悲痛之余,无私捐献了孩子双肾、肝脏及两片眼角膜5项器官,帮助3位终末期器官衰竭患者获得新生,为两名眼病患者送去光明。
跨越100多公里的路途,捐献3万多毫升新鲜血液。2019年10月3日上午,东昌府区道口铺街道仙庄村及邻村的80多位村民,跨越130多公里来到济南,给患重症肝病的66岁村民姜风英献血。村民火热的心,凝聚起的是更为巨大的力量,他们用果敢坚毅的行为谱写了聊城文明友善的时代赞歌,上演了感动齐鲁大地的跨城献血大营救。
一批批医护工作者疫情期间奔赴武汉,用逆行背影画出最美风景,只为守护好家国平安;“最美”女教师方雪娇疫情期间被困老家,每天爬到房顶上找信号,在寒风中坚守一个月,只为让学生上好网课;炎炎烈日下,“最美”交警杜向彬在路口托举脱落线缆二十多分钟,只为让过往车辆顺利通行……
一串串熟悉的名字,一个个动人的故事汇聚出一道道感人的风景,而不断涌现的好人好事又为这道风景注入了勃勃生机与活力,好人好事不断涌现正成为聊城这座城市新的社会“风尚”。
正是这些语义丰富的个体“符号”,托起了聊城人与人之间互助、互信、奉献和给予之基,唤起了努力向善的社会风尚和群众性的价值觉醒;正是这些最美的人、最美的心灵,激发起社会对真善美的强烈呼唤——呼唤弘扬最美的风尚,呼唤正能量。越来越多的人受“最美”浸润,愿意从我做起、身体力行。
这也与市委、市政府一直以来坚持“两手抓”、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分不开。立足丰厚的文化沃土,聊城市以“四德工程”为引领,开展各类最美人物的评选、培树活动,让“最美”在人们的心灵深处萌发、在日常生活中展现,最终凝聚出高尚的城市品格、城市精神!
“最美”,是一粒希望的种子,植根沃土、反哺大地。
一位青年在黄河游泳溺水,花甲老人杨昌华纵身一跃跳入河中,历经艰险将人抢救上岸;女子在餐馆突然晕厥,东昌府区妇幼保健院门诊手术室护师王雪第一个冲到现场跪地急救,把生命从死亡边缘抢回;大火将要蔓延,小兄妹被困火场,6岁哥哥要求先救妹妹……
在聊城,“最美”正在成为一个流行词。要追溯这令人称羡的“聊城现象”,一定绕不开升腾在光岳楼上,流淌在大运河旁,亦如黄河般波涛激荡的兼容并蓄、拼搏进取的精神气质和崇德向善、创业创新的价值品格。
从射书救聊城的高士鲁仲连、名列二十四孝舍子救侄的鲁义姑,到留下“六尺巷”佳话的清代开国状元傅以渐、行乞兴学的“千古奇丐”武训,再到当代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身残志坚的励志青年张海迪、“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徐本禹、全国十大杰出检察官白云。一代又一代聊城人,有着农耕文明赋予的勤劳质朴,有着儒家思想孕育的忠孝节义,也有着运河文化传承的开放诚信。这种内在的认同,像叶脉纹理一样沉淀在640万聊城人的精神基因中,转化为聊城文化软实力的“内核”,并为新时代的“聊城现象”源源不断地输送养分。
多年来,历届市委、市政府把这些宝贵财富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褒奖善行义举,做到经济行为和价值导向有机统一,市场经济、治理效能和道德建设良性互动,在日常治理中鲜明彰显社会主流价值。
涓涓细流汇成江河。在凝练和倡导当代聊城人共同价值观的过程中,无数“善良因子”聚合、裂变、升华,释放出蓬勃的力量。2008年3月,聊城市公安局特警支队民警陈春龙为解救人质与歹徒搏斗,不幸牺牲,许多市民自发参加他的遗体告别仪式。一位爱心人士,自2014年5月起,坚持为市区环卫工人提供免费早餐,支出近百万元。全市各类志愿服务队伍达830余支,长期默默无闻地开展志愿活动。
“最美”,是一种内在的力量,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一个个“最美人物”所释放的正能量,仿佛春雪融化的声音,让听到的人不禁重新审视自己与“奉献”担当”的距离;又如一座座灯塔,为困惑的心灵指引前行的方向。
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普通人正在岗位上闪光。40多年如一日照顾患有先天性精神疾病的嫂子,用勤劳的双手撑起一个并不圆满的家庭——今年78岁的郭爱英,是冠县清泉街道刘神伯东村的一位家庭妇女;坚持热心捐助30余年,助人为乐的事迹传为美谈——今年76岁的耿公,是莘县张鲁回族镇耿楼村的一名退休教师;跳入冰冷的河水中,救起不慎落水的小车司机——今年39岁的张传学,是茌平区韩屯镇张庄村的一名普通农民……也正因为平凡,他们走出的每一个步点,都仿佛拍打在我们心中,引起共鸣。
我们看到,良好的社会环境正成为“最美人物”“最美故事”“最美现象”不断涌现的肥沃土壤。市委、市政府提出“把群众的事当成天大的事”的理念,解决了许多群众反映强烈、长期难以解决的实事好事,各项工作都有了比较明显的成效。解放思想大讨论,以“三遍访三评议三提升”为主要内容的全市干部作风整顿,正在一步步改变各级党员干部的思想和作风。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正让越来越多的乡村能人归雁返乡,在农村大地建功立业……这一系列令人欣喜的变化,也正在深刻地改变着聊城。
令我们欣喜的是,在共同价值观的指引下,一个个承载着大爱的“最美故事”还在聊城大地上不断发生。未来,我们还将看到更多的“最美”,只要有你,有我,有我们,爱的奇迹就会不断发生!
新闻推荐
□聊城日报全媒体记者蒋红帅通讯员姚东凯“王观社区的环境很不错,街面整洁,没有乱搭乱建,也没有占道晒粮现象。”“陈堂村的...
莘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莘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