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的边缘眺望“远方”

聊城日报 2020-09-07 17:20 大字

□聊城日报全媒体记者于伯平

自莘县西环路向西行驶1公里,就来到了燕塔街道张屯村。这个村有1000多人,大多数村民通过从事机械加工、物流运输等与传统种植业无关的行业,走出了蔬菜大棚,融入城市,在“农民”变“市民”的道路上走得越发稳健,成为新型城镇化的直接受益者。

在城镇化进程中,路网的变化是最明显的。一条条宽阔畅通的道路,让村民们在生活中增添了一份好心情,也让他们对未来的幸福生活有了更美好的憧憬。

“今天这些鸡拉到哪啊?”

“去济南,有点远,我得赶紧出发。”

9月2日凌晨,张屯村村民张立伟开着他那辆长达9.6米的大车从养殖场拉了一车肉食鸡。记者拦住他采访,他告诉记者,3个小时之内,他要将这一车肉食鸡送到济南宰杀。

相比快递运输、冷链运输,活禽运输在时效性方面要求更加严格,而活禽运输的特殊性也让张立伟收益颇丰。

在张屯村,张立伟并不是从事物流运输的个例,“我们村离城里特别近,加油站、维修点等配套设施非常齐全。”张立伟告诉记者,随着莘县县城的扩容,越来越多的村民投入到运输行业中来,“刚开始只有零星的几辆大货车,现在村里的大货车司机越来越多,货车也不少了。”

“因为莘县养殖行业比较发达,所以我们也不愁业务量,现在我们的业务范围已经覆盖了整个山东。”张立伟说。

在城镇化进程中,农民落户城市的顾虑主要是就业,城市的扩容让大量的企业落户周边村庄,这些企业为村民们带来了就业的机会和致富的希望。

“我每天都来这么早,趁着天不太热多干点活儿。”9月2日清晨,记者来到位于张屯村的鲁福木器厂采访,60多岁的张合印已经开始整理衣装,准备上工,“没想到这么大年纪了,还能有一份这么自由的工作,离家还这么近。”张合印是鲁福木器厂的员工,他对现在的生活方式很满意。在张屯村,与张合印同在鲁福木器厂上班的村民有200多人。

“我们村不光有鲁福木器厂,还有10多家企业,大部分都是加工企业。”张合印对记者说,村里这些加工企业用工量很大、技术要求不高,村民们完全能够胜任,“有一技之长的就进厂工作,没有技术的就去学校里打打零工,收入也不错。”

“按照莘县的城市规划,我们这里将成为莘县的职业教育基地。”张屯村村主任张广臣告诉记者,企业落户对于村庄的发展而言是好事,为此,张屯村的村干部也没闲着,一有招工信息就发布到本村的微信群、党员群里。“在家门口工作,既能照顾家庭,又能有一份收入,不少村民都觉得很满意。”张广臣说。

如果说就业是城市拥抱农村的过程,那么创业则是农村主动融入城市的结果。

上挑、扣杀……在莘县乾元体育培训俱乐部内,几名家长正带着孩子练习打羽毛球。这个俱乐部的创办者是张屯村党支部书记张士元。

2014年,酷爱体育运动的张士元创办了莘县乾元篮球俱乐部,半年后,又创办了羽毛球培训中心。“我很喜欢体育运动,所以想在这方面做点什么。”张士元说,很多人喜欢去体育馆运动,但又嫌场地太小,“我们农村的优势就是拥有广阔的空间,正好迎合了这种需求。”由于紧邻城区,张士元的这两个俱乐部目前非常火爆,均为莘县同类型最大的体育运动中心,单个俱乐部会员达到了数百人。

“说到创业,人们总是会想到去大城市。说到创业的人,人们总是会想到大学生、想到高科技人才、想到商界精英。‘创业’这样一个词,似乎总是和农村没什么关系。”张士元说,随着城镇化的进程加快,创业的舞台不只在城市,创业的人才不只在城市,创业的激情也不只在城市。

在莘县县城周边,像张屯村这样的村庄还有很多,这些村庄里的万千农民正站在城市的边缘,以积极的心态眺望着他们的“远方”。

新闻推荐

清理沉睡资源释放发展动能 莘县:处置“僵尸企业”助新项目轻装上阵

□本报记者孙亚飞本报通讯员杨浩3月18日开工建设,5月10日竣工投产,用时仅52天。这是聊城莘县金杜(山东)食品科技公...

莘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莘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