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山东有对支教母女 母亲援青女儿支疆

半岛都市报 2020-07-15 03:41 大字

初到高原,爬上2楼就气喘吁吁

田春清(中)与着藏袍孩子的初中毕业照。

文/图半岛特派记者王永端(署名除外)

当“满眼风景的愉悦”一次次变换成“身体缺氧的痛楚”,支教教师田春清从未言悔。去年夏天,在山东聊城市莘县任教的田春清,从海拔33米的家乡登上海拔3300米的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开始了有生以来的第一次高原支教。几乎与此同时,她大学刚毕业的女儿,也前往了遥远的新疆支教。

身为山东“援青人才”,她留给草原孩子的不仅是知识,还有灵魂深处迸射出的精神火花。

2019年8月28日,田春清离开山东聊城家中的小儿子,来到了开满鲜花和遍地牛羊的青藏高原。根据工作安排,她担任刚察县民族寄宿制初级中学的物理老师。该所中学是刚察全县唯一一所中学。

从低海拔地区上高原的所有人,都会经历身体的适应期。田春清清楚地记得,第一节课当她用缓慢的脚步攀上2楼教室时,已经气喘吁吁了。“在走廊里,我使劲呼了好几口气。才推开了教室的门。”田春清说。

新任课老师出现在了讲坛上,喧闹的教室突然鸦雀无声了。所有的孩子盯着田春清,田春清满脸笑意盯着眼前所有的孩子。

“孩子的眼睛清澈、天真、无邪。”田春清告诉半岛记者。

田春清心里清楚,她从遥远的山东来青海,不但要将课本上的知识灌输给孩子,还要培养孩子的学习乐趣,给大草原上蓝天白云下的这些孩子插上腾飞的翅膀,翱翔到远方。

“你们不但要好好学习,亦应去追求诗和远方。”课上,她对孩子说。

理想总很美好,但现实往往相差甚远。田春清说,一次她在课堂上讲课,突然发现坐在后排的一个男生将头埋在桌子下。她判断这个男生定是在课堂上开小差。看到这一幕,她没有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责问这个孩子。下课后,她将这个孩子叫出了教室来到走廊一角,询问这个孩子因何不好好听课。

“老师,我在染发。”这个孩子捋着头发,给了她一个惊人的答案。课堂上不动心思学习,竟去用染料染发。面对眼前的孩子,她没有责备,而是做起了孩子的思想工作。她对这个孩子说,外面的世界比草原大,豆蔻年华理应善学多思,将来走出草原,看看外面的精彩世界。

田春清的温婉批评不但未伤及孩子自尊,还让这个孩子认识到了课堂上的问题。“这次交谈成为孩子动力的起点。”田春清说,“早期的物理测试,这个孩子成绩很低,现在超过70分了。”

距离再远,也阻不断教师家访

身在高原的田春清认为,教育和培养全班的藏族娃娃不应光在课堂上,还应在课堂下。让这些孩子们做事情,必须是他们自己心甘情愿地去做,执着地去做,才有可能做好,做得精彩。学习,同样也是这样的道理。

田春清打比喻说,假若一个孩子不愿在课堂上听课,不愿在课堂下预习和作业,作为援青教师不但要从表象上知道孩子为何不爱学,还应从根源上找到孩子厌学的根源,这样才能对症下药。

就此,双休家访,也成了田春清支教的一部分。“绝大多数孩子从牧区到县城上学,中间有200多里山路。”田春清告诉半岛记者,周末的早上,往往是这些孩子被父母用摩托车载着,从牧区行几十里山路送到乡政府驻地,孩子们再乘坐公共汽车赶到县城。有些没有摩托车的家庭,只能徒步而行。

说这些时,田春清哭了。

田春清说,到了冬天的周六,孩子放学后要从县城赶回遥远的家乡。这些孩子从县城乘了汽车还要赶到乡镇驻地,被父母骑摩托车载回家。有些家里没有摩托车的孩子可能要徒步回家。

夜幕下的草原上会见狼群。为了驱赶狼群,这些夜幕下结伴而行的孩子们,会扯开嗓子大声高歌。

自然环境的恶劣,阻不住每个孩子乐观求知的心态。

距离,尽管让家访成为一件并不容易的事,但在田春清看来,为了孩子们的成长,再远的距离,也不该成为阻断教师家访的理由。“有些孩子的家长讲藏语,我听不懂。”田春清说,“为了顺利沟通,有时家访我会带上能讲藏语的老师。”

当地农牧民间有个习俗,串门若带上龙碗,是对他家的尊敬。有次,田春清带着事前准备好的龙碗,前往100多公里外的草原家访一个牧区的3个孩子。这次家访,越野车在大草原上穿行了整整3个小时。当田春清亲手向孩子的家长递上龙碗时,孩子的家长回报给她这个远方来客的是家中最好的盐巴奶茶。

支教母女,一个青海一个新疆

田春清支教前与女儿的自拍照,如今她在青海海北州支教,女儿在新疆支教。(受访者供图)

毕竟,3300米海拔与33米海拔,不光是高度上的区分,还有氧气含量的多寡。田春清的每一堂课几乎都是喘着粗气完成的。300多个日夜的高原坚守,田春清收获着快乐、承受着艰辛。

“田老师,你坐下休息一会再讲。”课堂上目视讲台上喘着粗气的田春清,有些孩子会主动对她说。

“田老师,等下课了,我们给你唱首歌跳支舞缓解一下疲劳吧。”一些擅歌擅舞的女孩子也会对她动情地说。

当下课铃声响起,几个藏族女娃早已围拢在她身边翩翩起舞了。“孩子们的这些举动,往往会惹得我哈哈大笑。”田春清说。

初中三年级,是9年制义务教育的最后一个学期。面对这些即将中考的孩子,作为毕业班老师的田春清一刻也不敢耽误。

今年6月6日,正在上课的田春清因过度劳累,高原缺氧导致血氧饱和度太低,晕倒在教室里。孩子们见状,赶忙将她扶起。随后,她被送到了刚察县人民医院。由于缺氧严重,之后被送到西宁吸氧。身体稍稍好转的她,从西宁赶到刚察,站在了她耕耘了300多个日夜的讲台上。

她在青海海北,每天面对着全班52名藏族孩子;而她刚大学毕业的女儿袁楠楠,却响应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踏上了前往新疆的列车,支教新疆幼儿园的孩子。

在青海的300多个日夜,让她最牵挂的不是远在新疆的女儿,而是年龄尚小的儿子。

新闻推荐

一本暖心日志,一段真情扶贫路

“余粮海村东的窦大娘的孙子胡小军过了麦就该上初中了,得想办法抓紧落实孩子的学费和生活费。”“前街孙大姐早年因...

莘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莘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