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人”杜清华和他的“科技110”

聊城日报 2020-01-02 09:21 大字

鑫海缘蔬菜专业合作社培育室内景

□聊城日报全媒体记者于伯平 通讯员亢慧芳

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在莘县广袤的田野上,从来不曾缺少农业科技工作者奋斗的身影。

在莘县莘亭街道杜家村有一个百姓可以随时拨打的服务热线,当地人称之为“科技110”。2019年12月28日,记者来到杜家村,探访这个让农业农村信息化服务“最后一公里”不再遥远的民间“热线”。

六载钻研解决土地盐渍化难题

“把这种生物解盐菌,与瓜菜的秸秆、葱秧、蒜秧混合发酵后,挖沟深埋,形成栽培基质。然后把蔬菜种植在这个基质上,其它土地可以休养,次年再在休养的土地上栽培基质,轮番种植,能避免土地板结,从而提高产量。”杜清华告诉记者。

由于莘亭街道近三十四年大力发展蔬菜种植,连年使用化肥、牲畜粪便,土地板结、次生盐渍化情况严重,从而导致作物大面积死棵,菜农损失严重,解决盐碱地难题迫在眉睫。

面对这种形势,杜清华下决心要找出土壤次生盐渍化的解决方法。一次偶然的机会,杜清华发现盐度很高的海边能够长出旺盛的杂草。于是他开始从海边往家运泥土,进行试验,并从河北、黑龙江、安徽、新疆、辽宁等地,取来劣质土进行栽培验证。近六年的时间,经过千百次的失败之后,他终于攻克了解决土壤次生盐渍化难题,研究出生物解盐菌,并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这种生物解盐菌具有无污染、肥效持久、改良土壤、提高产量、改善作物品质等优点,又能克服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带来的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等弊端,解决了全国各地长期困扰老棚区的土质恶化问题。

促民增收示范园里做实验

“这白色的就是菌丝,过几天就可以把它栽植到培养基里。”在杜家村鑫海缘蔬菜专业合作社的培育室,记者见到了百姓口中的“能人”杜清华。他正在查看银耳菌丝的生长情况,一个个玻璃瓶中长满了白色线团似的东西,瓶口处长出了银耳幼菌。

“银耳栽培需要先选好配方形成培养基,然后装袋打穴,灭菌消毒,选好菌种,拌种培养菌丝,萌发定植。”跟随杜清华来到其农业生态示范园的银耳种植大棚,整个棚约700余平方米,上中下三层共2000多平方米,一朵朵银耳晶莹剔透,犹如一幅唯美的画卷。“我们这里周边蔬菜大棚已经建满,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我决定先建个银耳大棚做实验,利用银耳栽培原料广泛、成本低、周期短、产量高的优势,取得高效益,然后在群众中间进行推广。”杜清华说。

“收了银耳后,袋里的这些东西怎么处理,不会污染环境吧?”面对记者的疑问,杜清华笑道:“不会,它可是个宝,我可以加上自己研发的一种菌,把它发酵后作为营养基肥种植蔬菜,这样就实现了‘菇菜轮作’。”

扶贫致富农技课堂开在田间

“种植户可下载手机视频软件,一旦遇到问题可直接与技术负责人视频交流。”杜清华向记者介绍说。

为了更好地服务群众,鑫海缘合作社开通了百姓可以随时拨打的“科技110”服务热线,借鉴“公安110”快速反应机制,以科技服务农民为宗旨、以服务热线为纽带,致力于推动农技知识在广大农村低成本、高效率传播。老百姓在种植过程中一旦遇到难题,只要一个电话,当地技术负责人都会以最快的速度赶到。为提高效率,杜清华又建立了视频连线模式。“为了提高群众的生产技能,我们经常开展‘田间课堂’。截至目前,我们合作社兜底扶贫的古城、王奉两个镇,共开展培训200余次,培训农户1000余人。”杜清华说。

“跟着他,我们的生活有了改善。”杜家村一位农户高兴地对记者说。目前,杜家村及周边村庄500余个大棚加入杜清华成立的蔬菜专业合作社,由合作社提供技术服务,实现无公害种植。

带领周围群众共同致富,杜清华成了群众心中的“能人”。而从杜家村每年递增的年收入额中,就能体会到这声“能人”的含金量,倍儿足!

新闻推荐

明确“认定方法”能否堵上App侵权漏洞 2019年12月31日 《北京青年报》 张海英

背景: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信部等四部门近日联合印发《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行为认定方法》,明确了哪些行为分...

莘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莘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