莘县残疾姑娘撑起“半边天” 创业是她眺望远方的阶梯

聊城日报 2019-03-26 15:28 大字

□本报记者 蒋红帅本报通讯员 苗玉山

3月22日,记者见到薛燕时,她正在自己的鲁顺制衣加工厂里指导姐妹们缝纫做工。薛燕身着白色外套,目光坚定,黑色裤子下只有一条站立的腿,辅以支撑的是两条同样纯白色的双拐,和她的白色大衣一样干干净净。

暗下决心 苦学技艺

薛燕是莘县古城镇东小尧村村民,小时候不幸患上小儿麻痹症,左腿因此落下了残疾,平时仅用右腿站立行走。身体的缺陷,一度使薛燕陷入自卑,不愿与同龄人接触和玩耍。初中毕业后的她,思索着自己的人生,下定决心学一门技艺。那学点什么既适合自己个人条件,又能伴随一生的呢?在家人建议下,她开始学习缝纫技术。

“腿脚不行,但我的双手是好的。缝纫技术坐下干活,不用腿脚,扬长避短,我要用灵巧的双手创造一片新天地!”薛燕暗暗地下了决心。功夫不负有心人,薛燕经过不断努力,技艺不断精进。

心怀梦想 外出打拼

走出去,闯荡一番新天地。前些年,正逢打工热潮,同村的村民纷纷外出务工,挣到钱,长了见识的小姐妹们回来,纷纷给薛燕讲述大城市的新鲜事。“对大城市的大千世界,心里很向往。我就想,不能因为一条腿阻断自己闯荡世界的路,我手上有本领,到哪都能挣饭吃!”抚慰好家人后,怀抱希望的薛燕上路了。

身在异乡的薛燕经历了孤单和酸楚,也经历了快乐和成长。上天总是眷顾善良努力的人,也正是在这个时侯,她邂逅了自己的爱情,遇到了丈夫张全军,并结出爱的果实,有了自己的孩子。

返乡创业 带领乡亲致富

有了家庭和孩子的薛燕对自己的人生重新定位与思考。“外地打工,两地奔波,总不是长久之计。经过几年的磨练与学习,我掌握了各种缝纫技巧与服装知识,能不能回到家乡开个厂子呢?”想好就干,2016年春天,薛燕夫妻以仅有的5000元和借来的2万元从北京购买了旧机器,创办了鲁顺制衣加工厂。迎着烈日跑市场,加班加点求质量,日子一天天过去,薛燕的工厂从最初的只有2名工人,到现在工人40多名,厂子由一家扩到两家。创业,成了薛燕眺望远方的阶梯。“我成功的秘密只有两个词——诚信与拼搏。从接到的第一笔单起,我就告诉自己和所有工人,厂子虽小但是品质一定要好,一定要保质保量按时提交订单。不管挣钱与否,我从不拖欠工人工资。也正是凭借我们厂衣服的品质,我们厂的良好信誉,接的单越来越多,生意也越来越好,厂子也越做越大。”

在薛燕的厂子里,工人都是因为孩子、老人等原因不得不留在家的妇女,每个月的稳定收入让她们的生活也开始变得更加幸福。能凭自己的努力帮助更多妇女就业,薛燕自己也感到很幸福。说起将来的打算,薛燕笑了笑,说得很朴实:“把厂子做大做强,为农村姐妹们创造更多的岗位。多一个岗位,就多一个幸福的家庭。”

新闻推荐

观城镇加快推进公墓建设

本报讯“建设公墓是好事,原来办丧事下来至少要花一万元左右,新规范实行后一场丧事一千元左右,明显减轻了群众负担。”东街村...

莘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莘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