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地域文化 激发前行力量
□本报记者 胡 欣
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独具特色的文化,彰显的是一个城市与众不同的魅力。聊城是大运河沿线的重要节点城市,还是红色革命老区,有着富饶的文化资源。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集聚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强调了文化旅游业在五大产业集群中的地位。如何把沉甸甸的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近悦远来的城市魅力,引起了代表委员的热议。
弘扬地域文化 激发奋进力量
文化是一个地方的软实力,是最大的形象、最大的营商环境。如何立足聊城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培育打造城市文化品牌是代表委员关心的热点。“聊城历史文化悠久,之前历代文化工作者做了大量的工作,打下了扎实厚重的基础,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要不断地拓展、填充新的地域文化精神,突出重点,把握精髓,持续用力,挖掘整理传承好富有时代精神的地域文化。”政协委员朱茂明说。
“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要不断丰富有形和无形的文化载体建设。”朱茂明建议,打造地标性的文化设施,提升文化活动场所档次。围绕地域文化,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以多元的载体和形式,提高地域文化的美誉度和知名度。
朱茂明说,当前应当把城市文化品牌建设提上议事日程,总体策划、整合力量,在过去工作基础上,以新的机制、新的方式塑造城市文化品牌,提高聊城美誉度,提振群众精气神,增强百姓的自豪感、获得感。
近年来,城市名片以其独特的影响力构成了城市软实力竞争的重要元素。政协委员李勇说,应根据聊城文化特点,尽快推出具有时代特征、富有个性创意、更易辨识记忆的“城市定位语”,打造亮丽的城市名片,展示城市风采。
文旅深度融合 打造新增长点
文化内涵是提升旅游品位、提高旅客满意度、强化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政协委员、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刘光辉说,“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今年文化和旅游工作,将明确一个总目标——实施‘文旅兴市’工程,建设优秀文化旅游目的地城市,树立三种理念——‘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和合共生’。”
聊城是历史文化名城、也是大运河沿线的重要节点城市。如何将历史遗产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李勇说,要站在“文旅兴市”的高度,推进文化艺术资源与旅游资源深度融合,在旅游项目中嵌入更丰富的文化元素。合理规划利用现有文化场馆,提高资源利用率,在提升旅游站点吸引力的同时,也努力满足广大市民对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
对报告提出的“保护古城、历史文化街区和优秀历史建筑的活化利用”,政协委员林虎印象深刻。他说,古城、山陕会馆是历史文化名城、大运河申遗的重要历史遗存。要充分利用古城区已建成设施,多方面展示历史文化名城的风采,对山陕会馆景区进行规划,完善景区设施建设,更好地保护珍贵的历史遗产。
报告提出加快京杭运河(聊城段)样板工程等项目建设。政协委员陈清义说,运河聊城段开发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文化文物、国土资源、城乡住房建设、交通、水利、环保等多部门,必须统筹协调,建立综合决策机制,注重高起点规划,实施精细化管理。民盟聊城市委郝光华等委员建议,在大运河段规划建设百里历史文化走廊,打造一批历史价值高,可游可赏的系列景点,重现运河生命力,将其打造成为文化旅游业新的增长点。
整合红色资源 擦亮老区品牌
聊城8个县(市、区)都是民政部认定的革命老区县,在革命战争年代,贡献大、牺牲人员多。如何提升革命老区的知名度,挖掘保护红色文化资源?“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委员孙凌云在提案中建议,要及时抢救、挖掘历史资料,深入开展研究阐发,整合聊城红色教育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加大对本区域内重点革命文物整修、保护力度。莘县、冠县、阳谷三个县的主要红色景点要进行精心规划建设、提升改造,特别是高起点规划建设好中共冀鲁豫(平原)分局纪念馆,使三个县的红色景点形成一条红色旅游线路,力争将其打造成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革命老区,贫困村庄多。有关文化惠民、改善民生,政协委员耿金芝说,“每次下乡演出,群众依依不舍。贫困村庄对文化的需求十分热切。在文化惠民过程中做到有钱办事、有人主事、有章理事,十分必要。院团要时常思考观众所需,创作出群众喜欢的节目,将丰富多彩的文化食粮送到百姓家门口。文化如何为乡村建设带来福祉?政协委员张小军建议,要通过乡土文化挖掘,彰显地域特色,重拾乡村自信。
新闻推荐
田野做教室,他一讲就是26年 去年农技站站长岳雪龙“鸟枪换炮”,讲课用上了直播平台农村大众报记者郭杰通讯员张梓暄
3月13日,年近五旬的岳雪龙从村里回到镇上,匆匆洗了把脸,稍微收拾了一下,就开始做网络直播。这是他的常规“工作...
莘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莘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