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做教室,他一讲就是26年 去年农技站站长岳雪龙“鸟枪换炮”,讲课用上了直播平台农村大众报记者郭杰通讯员张梓暄
3月13日,年近五旬的岳雪龙从村里回到镇上,匆匆洗了把脸,稍微收拾了一下,就开始做网络直播。
这是他的常规“工作”。在社交平台快手短视频上,岳雪龙是很多农民的老师,而在现实生活中,他是莘县河店镇农技站站长,从事基层农技推广工作26年。
1989年,岳雪龙成为镇上唯一一名大学生。1993年分配工作时,他可以留在淄博市环保站或泰安市农科院,但当地政府发出的一封号召大学生返乡的信,让他萌生了回去建设家乡的念头。“考大学还不就是为了去城里上班,哪有上了大学再回到土窝里受苦的?”在一片“傻孩子”的议论声中,他到莘县河店镇农技站上了班。
“庄稼活不用学,人家干么咱干么”,这是当时老百姓对于农活最朴素的认识,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20世纪90年代初的农村还没有被喊响。在种了一辈子地的父老乡亲面前,他这个初出茅庐的毛头小伙子无论如何“高谈阔论”,大家伙往往一笑了之。于是,他就在自家农田里搞试验,来证明自己的做法科学、高产。几番较量下来,村民们终于心服口服。1995年,莘县开始调整种植结构,但许多村民对大棚一无所知。怎么才能让村民尽快掌握大棚种植技术?刚当上农技站站长的岳雪龙一筹莫展。
有一次,有电影放映队到小赵庄放电影,村里的人来得很全。他突然灵机一动,这不就是宣讲技术的好时机?于是,他就和放映队商量,趁着换片子的间隙给村民讲了些香瓜管理的要领。没想到,等到要放电影的时候,村民们异口同声地说:“电影不看了,让雪龙继续讲讲吧。”结果,课一直讲到了晚上11点多,许多村民还意犹未尽地围着他问这问那。
大棚刚起步的那几年,农村的信息传播不如今天发达,为了让瓜农和菜农们及时了解天气情况,岳雪龙每天都从网上查看最新的天气预报,然后打印出来贴在农技站门口。2004年春天,突来寒流,他迅速通过广播把这一信息通知了大棚户,并指导他们怎么防冻。大拱棚里的香瓜苗保住了,村民们减少直接经济损失200多万元。
农忙的关键时期,岳雪龙一天要“赶场”讲三四次课。2004年冬天,给村民讲完第四堂课已是深夜,岳雪龙骑摩托车回家,途中路滑,他摔到了路边的沟里,当时就昏了过去。等他睁开眼睛的时候,发现自己已经躺在了医院,周围几十双焦急的眼睛注视着他。后来医生奇怪地问:“你怎么有那么多亲戚呀?”其实,他们都是河店镇的农民。
为了提高农业技术的传播速度,除了常规的印发宣传页、举办培训班、做试验示范等方法外,这几年,岳雪龙也“鸟枪换炮”。他先是用上了微信,建了4个交流群,用文字、图片、语音、视频等与农户面对面交流,解决他们遇到的问题。去年,他又在快手直播平台开通了账号,每周一、三、五的晚上7点半,在那里讲解农业技术。
今年春节,岳雪龙打算暂停直播歇两天,结果,大年三十那天,他的电话响个不停,提议被否决。年味浓浓的大年初二晚上7点半,网络授课照常开始。“这几天冷,棚能栽苗吗”“地温最好在15℃以上,不能浇大水”“甜瓜苗不长,针叶也不大,啥毛病”“先看温度低不低,根系好不好,可能是介质土缺乏营养,我把具体解决办法发到你的微信上”……当天直播间涌进了1500多人。
“直播让授课更加高效。以往我在村里讲一次课,最多能让二三十人看,但如今一下子可以上千人同时在线看。”岳雪龙说。
“一个多小时下来,颈椎像僵了一样,酸麻得很。但大家发来的一杯杯‘水’,一碗碗‘饭’,让全身的不舒服瞬间都给吹散了。”粉丝简单的“回报”,让岳雪龙成就感满满。
岳雪龙说,他非常喜欢“舒”这个字——舍得给予,自己就舒服。
新闻推荐
3月14日,莘县举行了以“信用让消费者更放心”为主题的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纪念大会。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
莘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莘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