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乡村文明调查·城乡环卫篇 好环境,让乡村更宜居

聊城日报 2018-07-17 12:48 大字

□本报记者 刘海恒

昔日村头及道路两旁的“三大堆”不见了踪影;坑塘、沟渠越发清澈,岸边绿意葱茏;垃圾入桶、定时清运,良好的卫生习惯逐渐普及……如今,聊城市座座传统村落有了与城市一样的环卫“待遇”,不但让外来者眼前一亮,更为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带来了舒心与惬意。

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启动以来,聊城市建立起“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的城乡环卫体系,持续发力、亮点频现,农村环境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一个个美丽、幸福、文明的崭新乡村正阔步前行!

洁净村庄遍地开花

来到阳谷县李台镇王申楼村,村头沟渠岸边绿草如茵,鲜花盛开,夏日晚上清风阵阵,成了村民们消夏的好去处。“以前这条沟是完全干涸的,现在村里引来了水,把岸边环境整治好了,成了我们村的一大亮点!”村党支部委员王全正告诉记者。

乡村面貌的巨变,得益于聊城“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的城乡环卫体系。聊城市按照每10-15户配置1个垃圾桶的标准统一配置,合理布局、方便村民投放,彻底取缔露天非密闭式垃圾存放设施,各县(市、区)全部应用密闭式垃圾运输专用车。

今年72岁的王朝建是莘县十八里铺镇十里井村村民,负责村里一条街道的清洁工作。他说:“现在大家都讲卫生了,我的工作比较轻松,收入也很稳定。”聊城市各县(市、区)按服务人口2-3‰的标准配备保洁员,组建起了一支覆盖城乡、延伸村(居)的环卫管理作业队伍。全市135个乡镇或联合、或单独与保洁公司签订了垃圾清运合同。同时,每个县(市)都建有无害化垃圾处理场,推进生活垃圾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进程。

随着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处理体系日益完善,聊城市走出了一条管理一杆到底、操作简单快捷、垃圾总量减少、资源再生利用、社会效益显著的新路子。科学高效的环卫运行机制,使聊城市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迅速开辟了新局面。

健全机制长效运行

“每天垃圾一早就被运走,村里一直很干净,环境好了心情也好!”7月4日,莘县河店镇后辛张村村民范玉芝一边抱着小孙子在路边乘凉,一边笑着告诉记者。“以前街上全是土堆、柴草,又脏又乱,现在柴草进了养殖场,村里有了专门的保洁员,我们真得点个赞。”在村北健身广场运动的冠县崇文街道高三里庄村村民高明典高兴地说。

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强有力的组织领导、高效的运行体系作保障,更需要广大群众的主动参与和广泛支持。为此,聊城市探索建立了一套科学规范的管理运行机制,保证了农村环卫工作的常态、长效运行。

聊城市健全资金保障机制,实行农村家庭垃圾处理收费制度,在补贴环卫经费的同时增强了村民的卫生意识,让村民主动监督环卫工作。东昌府区切实加强资金保障,每季度增加50万元作为奖补资金。高新区财政每年列出专项资金,通过以奖代补的形式发放至各乡、镇(街道),稳固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的长效发展。

搞好城乡环卫一体化还需要健全的机制和制度。聊城市鼓励各县(市、区)根据当地实际采取不同路径,实行公司化、市场化运营。冠县在资源化利用方面与垃圾桶供应商达成协议,确定8个破损不能使用垃圾桶置换1个新垃圾桶。上半年全县共收集、转运、处理农村生活垃圾7万余吨。2017年,冠县被住建部确定为“全国首批百个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县”。

告别垃圾围村,留住绿水青山。通过市场化运行机制,聊城市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稳步驶入了常态化、长效化发展的轨道。

强化督查即知即改

城乡环卫一体化堪称是一场历史性变革,绝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聊城市在“常”抓上下功夫,

(下转A8版)

新闻推荐

张鲁镇普查清查污染源

本报讯按照市普查办统一安排部署,莘县张鲁镇组织人员对辖区内245家工业企业和产业活动单位进行清查,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

莘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莘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