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不作为问责没商量 —
莘县张寨镇原副镇长史某某案例剖析
分管全镇的扶贫工作,却工作不细致、管理不到位、履责不尽力,导致扶贫项目“移花接木”、骗取扶贫补助资金现象连续发生。莘县张寨镇原副镇长史某某因此被严肃问责。
“表上填的是蘑菇基地项目,现场变成了露地菜;上报的是养鹅项目,实际上是种植蔬菜大棚”……2016年12月,莘县纪委收到市纪委移交的问题线索,反映莘县张寨镇四个村庄擅自变更扶贫开发实施项目、违规领取扶贫资金。莘县纪委立即成立调查组对有关问题进行调查。经过深入调查、核实,该镇原副镇长史某某的违纪事实逐渐浮出水面。
史某某自2011年12月担任张寨镇副镇长,分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扶贫等项工作。2013年,按照上级扶贫政策,该镇决定在某省定贫困村整村发展产业扶贫项目。经该村两委研究上报和史某某审核,确定建设蘑菇基地。但是,项目在该村具体实施过程中遇到了难题:部分贫困户怕担风险,报名申请种植项目的积极性不高,确定好的种植项目迟迟推行不下去。
扶贫工作进展缓慢,史某某很是着急。项目推进会上,有村干部提议:可以让一些不是贫困户但有参与项目意愿的村民加入进来,以便推进项目的实施。史某某对国家扶贫政策了解并不深,扶贫措施也把握不准,认为这是一个“两全其美”的好办法,既可以通过这些群众种植的成功经验激发其他贫困户参与的积极性,还可以尽快完成上级安排的工作任务,便马上拍板实施。此时,史某某没有去补扶贫政策缺乏这一“课”,反而想着怎么去赶紧干完工作好“交差”,让非贫困户参与了扶贫项目,这直接造成日后一些非贫困人员骗取到了扶贫款。
项目实施一波三折。不久,部分参与蘑菇基地项目的村民看到其他人种植露地蔬菜卖了“大价钱”,便打起了“小算盘”:蘑菇基地项目投入大、收益慢,不能快速致富,不如去种植露地蔬菜。他们私下一商量,悄悄变更了种植项目,将蘑菇大棚变成了露地菜。如此“偷梁换柱”行为,对扶贫项目负有重要监管责任的史某某虽有耳闻,却并未放在心上。在他看来,种植户虽然变更了种植项目,但扶贫款该发多少还是多少,并且还是花在那些人身上,没啥区别,丝毫没意识到这种行为给扶贫事业和政府威信带来的影响和危害。
正是史某某的这种不作为,导致同样的违规行为在该镇其他村庄接连发生:一些种植户将上报的拱棚项目变更为种植露地菜或者将养鹅项目变更为种植蔬菜大棚,甚至还出现了种植户虽然从未实施过上报项目,但依然违规领取扶贫项目资金的恶劣现象。截至2015年4月,该镇4个村庄8名村干部先后骗取国家扶贫补助资金共计7.03万元。
史某某在扶贫工作中作风不实、失职失责,导致扶贫政策在执行中跑偏落空,严重侵害了群众的切身利益,难逃被问责。2017年6月,莘县纪委给予史某某党内警告处分;涉案8名村干部也分别受到了相应纪律处分。
新闻推荐
□文/图本报记者蒲二利本报通讯员刘琳张周珊珊夏日炎炎,位于莘县王奉镇东时固村的一处12亩的荷塘却给村民们带来了一份别...
莘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莘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