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庆杰:让党的声音传遍田野乡村

聊城日报 2021-12-29 10:19 大字

郑庆杰在翻阅剪报

■文/图本报记者 刘亚杰

435篇稿件、两大本剪报和几本理论笔记,这是郑庆杰几年来学党报的成果,这些成果的背后是他与《聊城日报》讲不完的故事。

郑庆杰是一名“85后”基层党员干部。2014年,他带着满腔热情扎根在了特色产业突出的高新区许营镇。因为一直从事宣传工作,他和《聊城日报》结下了不解之缘。

12月27日上午,见到郑庆杰时,他刚刚参加完镇里的工作会议。临近下班时间,他找来当天的《聊城日报》,从头到尾细读了一遍。

每天阅读党报,已经成为他多年来养成的一种习惯,看到精彩的部分,还不忘和同事们一起分享。

“从初出茅庐的青年成长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聊城日报》不仅让我学会了如何去搞好基层宣传工作,还丰富完善着我的人生观、世界观。”郑庆杰说,7年间,他带着《聊城日报》走遍了许营镇的40余个村庄,挖掘出一大批奋斗在基层的典型人物和一个个鲜活故事。一份报纸、一本笔记本、一个公文包,7年来,无论刮风下雨,他每周都要带着这3样“宝贝”往村里跑几趟。

“铁女书记”周桂英、老支书刘万德、敬老爱老模范张强、在扶贫一线绽放青春之花的王新娟……经过郑庆杰的采访和挖掘,这些人物都成为《聊城日报》上一个个感人至深故事的主角。与此同时,郑庆杰也连续多年被评为“聊城日报社优秀通讯员”。

“《聊城日报》连接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不仅是党员干部的‘精神食粮’,也是乡村振兴的‘制胜法宝’。”郑庆杰说,这也是他下村时常带着一份《聊城日报》的原因。

“从事宣传工作,不仅要把来自基层的故事挖掘出来、传播出去,还要当好党的‘传声筒’,把党的声音传递给千家万户。”郑庆杰说,通过《聊城日报》,他还学到一些先进村的发展经验,为实际工作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在郑庆杰看来,党报里有党的方针政策,有党和政府的决策部署,作为青年党员干部,读党报、学党报更是一种政治学习,尤其是在信息多元化的今天,更要坚定自己的信仰,在不断学习中展现青年一代应有的风采。

新闻推荐

天冷难捱,82户居民至今未供热 关注名仕牧人家园供热难题

■本报记者刘伟近日,聊城最低气温骤降到零下10℃左右。当千家万户暖意融融过冬时,东昌府区古楼街道站前社区名仕牧人家园小...

聊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聊城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