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老兵请党报表扬基层办事员
本报讯(记者 洪祥)10月22日下午5时,一位老人来到聊城日报社。“哪位是记者,我要反映一件事。”本报记者看到老人后,随即请他到办公室坐下,认真听其讲述。
“我耳朵聋,我要反映一个事,我说你听。”老人说,他叫刘金铎,今年86岁,是一名抗美援朝老兵,也是一名老党员。前几天,他到聊城市残联申请办理残疾证,被告知需到开发区残联办理相关业务。10月21日,按照工作人员提示,他准备了自己的病历和照片,到开发区残联办理业务。
由于耳背,老人和工作人员交流十分困难。但工作人员得知老人要办理残疾证时,仍按照工作流程办理了相关手续。其间,老人因听不清,情绪急躁,与工作人员产生误会。工作人员说,可以请其家人代为办理残疾证,仅需要病历和两张二寸免冠照片。但刘金铎老人却称自己没有儿女。
为方便老人进一步办理业务,开发区残联工作人员将自己的姓名、手机号码和工作单位,以及蒋官屯街道的相关负责人电话打印在了一张纸上。随后,老人来到蒋官屯街道,找到了工作人员刘琳。刘琳看老人年迈,主动提出第二天陪同他到医院体检。
10月22日,刘琳按照约定时间接到老人,并驾车陪同老人到聊城市人民医院脑科医院体检,整个体检过程没有让老人掏一分钱。在刘琳的帮助下,老人的残疾证也很快办好。
随着刘金铎老人的诉说,记者明白了老人此行的目的。他想请《聊城日报》表扬帮助他的刘琳。
此外,记者主动帮刘金铎化解对开发区残联工作人员的误会。记者拨通了开发区残联的电话。经了解,残联工作人员当日及时联系了刘琳,请其做好对接工作,并照顾好老人出行、体检等。记者随后将该情况向刘金铎老人说明,并联系了他的妻子和儿子。
时针指向17:40,在记者劝说下,刘金铎老人情绪稳定,并表示问题已经解决。本报记者随后将他送回了家。刘金铎老人及其家人向记者表示感谢。
新闻推荐
编者按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离不开金融支持。在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过程中,农村基础设施的提档升级、农民增收...
聊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聊城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