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旅生涯中锤炼担当品格,第一书记岗位上干事创业,老兵王洪礼 带领村民一同追梦

聊城日报 2021-04-22 09:05 大字

□文/图聊城日报全媒体记者娄小皓

最近一段时间,在东昌府区堂邑镇教场李村,市行政审批服务局派驻第一书记王洪礼很是忙碌:村里要在每条胡同里安装太阳能路灯,要研究太阳能板的安装方式;为合作社申请的商标样式有了新思路,需要进一步研究……村里的大街小巷中,总能看到他步履匆匆的身影。

在教场李村村民的心中,王洪礼“接地气,是个好干部,也是一名优秀老兵”。自打王洪礼来到教场李村,两年的时间,这里有了令人惊叹的变化。

王洪礼任期将满,将要离开这里,他心中非常不舍。

“想获得群众认可,必须挑起发展重担”

2019年,刚来到教场李村时,王洪礼心里有些没底。“教场李村的基础比较薄弱,村集体收入甚微,村‘两委’连个像样的办公场所都没有。”王洪礼说。

困难没有吓退这名老兵。为全面了解村里的情况,王洪礼参照部队的作法,决定“挂图作战”。驻村第一个月,他走访了全村216户村民,画出了教场李村的村居图,掌握了第一手资料,也摸清了村里的基本情况。

走访中,王洪礼发现,教场李村之所以落后,一个最关键的原因就是村“两委”班子涣散,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得不好。王洪礼将工作思路整理成任务清单。“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我经常随身携带纸和笔,这两年我不知道列了多少任务清单。”王洪礼说。

王洪礼在任务清单上列出的第一条,就是狠抓党员队伍建设。“要获得群众认可,党员必须把发展重担挑起来。”王洪礼说。

附近村子的村民都知道,教场李村的“会”很多。一个小村庄,开这么多会干啥?“上党课!”王洪礼拿起书桌上的一本组织生活记录本让记者看。组织生活记录本里,密密麻麻地记录着每一次开会的内容,这是王洪礼带着村里党员干部学习时留下的痕迹。“一开始,有些人不理解,特别是那些长期在外的党员。但农村工作繁重,我们需要一支在党和群众需要的时候可以勇挑重担的党员队伍。按照规定,我们对长期不参加组织生活的党员进行了清理。”

如今,在教场李村,每一名党员都要联系服务群众。王洪礼将村庄分成了4个片区,每个片区由一名村党支部委员负责。“每个胡同也安排了一名党员任胡同长。党员干部能干事,群众自然认可。”王洪礼说。

“把钱用到刀刃上,让村民生活得更舒适”

当夜幕降临,教场李村的葫芦夜灯准时亮起。

“每天晚上,附近村里的老人小孩都会来我们这看灯光秀,其中最受欢迎的是一款可以互动的灯光游戏,村民能在地上看到灯光投影的小鱼,用脚一踩,小鱼会马上游走,视觉效果非常逼真。”王洪礼说。

不仅是文化生活的改善,2019年底,王洪礼与村里的新乡贤李连斌,同镇领导一起向上级争取了260万元的财政拨款。有了这笔财政拨款,教场李村进行了雨污分流改造,并建成污水处理站,告别了过去雨污混流的状况;村内的16条胡同全部得到硬化,硬化面积总计16000平方米;补植、新植国槐、红叶石楠等1244株,金叶女贞、扶芳藤等3100平方米……

“项目再小,也要经得起时间和群众的检验,我们要做的,就是把政策用好、把事办好。”王洪礼说,“要把钱用到刀刃上,让村民生活得更加舒适。”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每一件事,说出来可能只需要一两分钟,但做起来,可能需要十几天、一年,甚至更长。为了把事办好,王洪礼不惜跑断腿、磨破嘴。有些事需要到镇政府或相关部门汇报,协调争取;有的群众不理解,他要苦口婆心地做工作。在雨污分流和旱厕改造中,由于可借鉴的经验不多,他一次次到村民家中走访,一次次与施工方讨论方案。

“要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这是16年军旅生涯给我的启迪,也是我在第一书记这个岗位上工作的最大动力。”王洪礼说。

“村里资源少,得想方设法找发展路子”

“以前就知道农村发展产业难,实践起来发现,真是太不容易了!”王洪礼颇有感慨。

教场李村人均耕地不足半亩,村民经济来源主要依靠外出打工。基础薄弱的教场李村,亟需开新局。

家里有老人、孩子,无法外出务工的人怎么办?在“三遍访”活动中,王洪礼发现,留守在家的妇女有非常强烈的就业创业意愿。经过了不知多少个辗转反侧的不眠夜,研究了不知多少个村庄的发展案例,2020年10月,王洪礼想到了一个好点子。

“每年秋天,村里的玉米皮随处可见,是否可以把玉米皮做成手工艺品?”王洪礼告诉记者,他曾在南方的一些卖场和礼品店见过草编工艺品,这些颇具乡土气息的工艺品往往售价不菲。

2020年11月,经过多方协调沟通,王洪礼邀请济宁市乡村振兴合伙人、柳编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刘玉荣来到教场李村,对教场李村及周边村庄的30余名妇女进行了为期12天的编织技能培训。

产品做出来了,关键要找到销路。在到济宁、烟台等地考察的过程中,王洪礼发现,虽然草编、柳编有一定的市场,但订单量并不大。“一个产业想要发展起来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眼下我们刚刚起步,要调动村民的积极性,最好能有稳定的长期订单。”王洪礼说,“村里资源少,得想方设法找发展的路子。”

在王洪礼的推动下,村民在掌握草编、柳编技能的基础上,又学习了铝丝编和绳编。“这两种编织产品有长期订单。今年三八妇女节期间,我们开展了一场编织比赛,场面很是火爆。”王洪礼说。

如今,教场李村的村集体收入也实现了零的突破。“预计今年村集体收入可达5万元,远远超出往年。”王洪礼说。如今的教场李村,干净整洁,环境优美,村容村貌今非昔比。

王洪礼展示村民制作的铝丝编工艺品。

新闻推荐

听民声 纾民困 暖民心 12345市民热线“接诉即办”解难题

□聊城日报全媒体记者胡欣热线灵不灵,群众口碑是核心标尺。打得通、办得快、办得好的热线,才能真正成为百姓满意的“幸福之...

聊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聊城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