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资源变产业优势
□聊城日报全媒体记者林金彦通讯员李凤国
“最近,我这里接待了120多名中学生来研学,同学们对这雕版印刷传统手艺特别感兴趣。”4月17日,在东昌府区道口铺街道永兴堂民俗文化传承大院里,东昌府木版年画省级非遗传承人郭春奎开心地说。郭春魁退休后成立了永兴堂民俗文化传承大院,孜孜不倦地传承、弘扬东昌府木版年画文化。
为了让文化产业助力乡村振兴,道口铺街道通过搭平台、引项目、搞活动等措施,扶持非遗项目大胆闯市场,促使“文化资源”转变为“经济资源”。该街道利用新建的非遗博物馆为非遗传统项目搭建起一个集“保护、展示、交流、发展”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首批共完成7个非遗项目的布置。依托道口铺村永兴堂木版年画、张堤口村东昌毛笔、郭庄村澄浆玉泥砚台、高马村铜铸雕刻技艺传习所,把张堤口、任堤口、高马、东风、王尔镇等10个村庄打造成非遗村落,扶持食品、表演、技艺、文玩、体验相关产业发展。同时积极开展中小学生研学游,从经费、人员、场所、设备、配套设施等方面予以全方位保障,充分运用展示、展演、交流、体验等多种手段丰富研学产品,以满足不同年龄、不同对象的差异化需求。先后组织开展公益性展览、社教活动、学术交流活动12场次,参与人数逾5000人次。其中,青少年中小学生逾1000人次。
在位于东昌府区道口铺街道高马村的东昌府铜铸雕刻制作技艺非遗基地,十多位锻铜工匠或在熔铸,或在焊接,或在雕刻,或在着色……经过一套完整的程序制作,一个身穿束腰短裙,足蹬猎靴的“狩猎女神”阿尔忒弥斯和她的猎犬便活灵活现地呈现在人们面前。“目前,我们的铜铸雕刻制作艺术品陆续销往各地,公司订单已经排到了两年后。”东昌府铜铸雕刻制作技艺第七代传承人马先明对未来发展信心满满。
道口铺街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家底”深厚,现有区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32个,其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1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个。“以非遗为要素,扶持相关产业发展,在深挖乡村传统文化资源、激活乡村特色非遗潜能上下功夫,才能做好非遗项目闯市场助力乡村振兴的文章。”道口铺街道办事处主任袁虎成表示,近期,街道将注册成立非遗传承组织,做好聊堂路两侧氛围的营造,聚焦产业化、市场化、规范化、规模化,把道口铺街道打造成全国性的非遗创客基地、孵化基地、展销基地、集散中心。
新闻推荐
□路子强笔者在聊城日报刊发的关于聊城市开展“互联网+明厨亮灶”工程的文章,引起较大反响。市民张冰在市城区兴华路经营...
聊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聊城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