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在校园“落地生根” 东昌府区郁光小学劳动教育实践成果初探
□聊城日报全媒体记者刘小希通讯员李晓芳
今年全国“两会”上,“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这让东昌府区郁光小学校长路晖感触颇深:“从‘德智体美’到‘德智体美劳’,新时代赋予了‘全面发展的人’以新的内涵。”
不久前,郁光小学组织全体教师参加了以劳动教育为主题的第六届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卫星会系列在线论坛活动。参与制定劳动教育相关政策的专家学者,以及中小学代表共同分享了关于劳动教育的思考与实践,也让郁光人对劳动教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实际上,郁光小学关于劳动教育的探索,一直在路上。
把劳动课堂“搬”到田地里
暖日和风,共植春树。
植树节到来之际,郁光小学开展了“拥抱绿色爱满校园”实践活动。活动现场,孩子们以班为单位认领树苗,随后又共同为小树浇水、施肥、松土,忙得热火朝天。
“每棵树上都挂着各自班级的认养牌,这意味着学生正式成为小树的‘监护人’。”学校大队辅导教师聂秋霞说,“在劳动中,孩子们掌握了植树知识,也培养了劳动技能,提升了合作能力。”
这是郁光小学持续推进劳动教育的一个生动缩影。自建校以来,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新时代劳动教育”为突破口,从学校劳动、家务劳动、科学种植等多个方面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
为培养学生热爱和尊重劳动的意识,学校建立了学生值日制度,并制定了相应的评价机制,从细微小事出发提升孩子们的责任感和合作能力;
操场边,学校专门开辟了一方小田地,推动劳动教育在泥土里“生根发芽”,既让学生闻得到书香,也能看得见田园;
每周四的科学种植特色课程设置了专门的室内种植教室,从选种播种,到浇水施肥,每个环节都由学生自主动手,独立完成;
在不久前开展的红色研学活动中,孩子们挽起袖子,走入田野,亲手挖地瓜、拔萝卜,在大自然这一鲜活课堂里品尝艰辛、体会甘甜;
……
“上学期,我们种了大蒜和麦苗,这学期,计划带孩子们种小白菜、小油菜。”种植课负责教师陈磊说,“劳动教育不仅仅是劳动,更是一本无形的书,它可以让学生在自然中学习知识和技能,在劳动中观察、思考和积累。”
如今,劳动教育已在郁光小学“落地生根”。“现在的孩子大多没有经历田间劳作,与乡村、乡土有一定的隔阂感。”路晖说,“劳动与教育的融合,让渐渐远离土地的孩子们重新找回根源,也让我们的课堂回归质朴,回归本心。”
将劳育融入育人全过程
用劳动教育筑牢立德树人基石,是郁光人始终秉持的教育信念,而统筹劳育与其他“四育”有机融合,构建“五育并举”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也是学校持续探寻的重点。
结合植树节、劳动节、重阳节等各类时间节点,学校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设置不同的家务劳动实践作业:低年级学生收拾碗筷、整理书桌、叠被子等;高年级学生学做一道菜、包饺子、包粽子、拖地、洗衣服等,引导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里的事情帮着做”。
此外,学校还积极推动劳动教育与学科教育相融合。“数学教学会结合劳育,培养学生的归纳整理能力,语文学科会让学生自己设计春游计划,主动贴近自然,此外,英语、德育等多个学科也推出了不同的特色作业,努力把劳动教育贯穿到学科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学校业务校长张蕾说。
如今,郁光小学的劳动教育正从强调体验走向深度学习,而这种从活动走向课程的新跨越,也为学校带来了勃勃生机: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劳动最光荣”这一正确劳动观的树立;在亲身体验劳动过程中,学生们感知了劳动的艰辛,也逐步养成了“一粥一饭当知来之不易”的节约意识;小组的携手与团队的合作,让学生们的主人翁意识、团结意识日益强烈;五育的齐头发力,推动着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当下,新劳动教育正在郁光的校园里展现着育人的魅力和色彩。郁光小学关于劳动教育的探索与实践,带来的是关于教育的更深层次的考量。
新闻推荐
传承繁森精神 培育时代新人 聊城六中多措并举力促红色教育见实效
聊城六中学生宣讲员在该校繁森展厅为参观领导讲解。□张晨□聊城日报全媒体记者张晨通讯员石敬东李佳“你是公仆,身上凝聚...
聊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聊城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