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禄”中传递战“疫”正能量

东昌时讯 2020-03-17 07:47 大字

融媒体记者郭龙君通讯员杜春燕

《天佑中华》《众志成城》《逆行者》《中国加油》……一件件被赋予战“疫”正能量的东昌葫芦雕刻作品从非遗传承人李玉成、王树峰师徒二人手中诞生。严谨的构图、精美的图案、细腻的刻画、娴熟的刀法、流畅的线条、清新的着色,都赋予了葫芦无穷的魅力,令人称绝。自春节到现在,虽不能像以前一样聚在一块探讨雕刻的技巧,师徒二人却同时拿起手中的刻刀,以此向一线战“疫”英雄的顽强拼搏和忘我精神致敬。

“葫芦,谐音‘福禄’,具有吉祥、富贵之寓意,千百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和珍藏。把作品刻在葫芦上,就是希望通过这个吉祥的寓意,给祖国加油,给武汉加油。”东昌葫芦雕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王树峰说道。东昌府区位于黄河下游的鲁西平原,拥有充足的水源、独特的土壤、适宜的气候环境,盛产的葫芦表面光洁、润滑、色泽优雅,肉质肥厚,非常适宜进行雕刻加工,而李玉成、王树峰所在的家乡东昌府区闫寺街道是东昌葫芦雕刻的主要传承地之一。据记载,东昌葫芦雕刻已有500多年的历史。明清时期,东昌府濒临京杭大运河,是鲁西的政治、经济、文化枢纽,商贾云集,繁盛一时,雕刻葫芦曾一度是运河两岸农家生产的重要商品,随运河远销全国各地。

如今,30多岁的王树峰已经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自幼喜爱画画的他在偶然的一次机会中结识了“葫芦李”李玉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并拜其为师,至今,王树峰从事葫芦雕刻已有10多年。他把雕、刻、烙、扎、片等各种手法融会贯通,技巧独特。“老一辈,老人一般都会在屋梁下悬挂着葫芦,称之为“顶梁”,据说这样居家会平安顺利,更有一福压百祸之说;比较讲究的老人,则用红绳串绑五个葫芦,称为“五福临门”。”因为葫芦寓意好,春节期间销量很大,以往这个时候王树峰都要忙着去参加各处的展会。今年因受疫情影响,王树峰没有外出。在电视、新闻上看到全国上下凝心聚力抗击疫情,王树峰便利用居家的时间专心研究葫芦雕刻。

“葫芦雕刻涉及绘画、书法等多项工艺,非常复杂,每次创作时必须全身心投入,才能雕刻出好的作品。”王树峰说,葫芦上雕刻,一般采用两年以上皮质较好的葫芦进行雕刻,这样的葫芦颜色纯正,皮质较厚。然后,再根据葫芦的外形进行构思,确定雕刻内容。构思完成后,要用铅笔打草稿,再用工具进行雕刻,一件作品,最少要几天的时间才能完成。

“国家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我们作为非遗传承人,一方面要珍惜荣誉,另一方面要利用手中的刻刀发挥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作用。”连日来,李玉成、王树峰师徒通过在一个个葫芦上雕刻战“疫”故事创作出一批优秀作品。他们说,看到社会各界都在为抗击疫情做着各自的努力,特别是被奋战在疫情一线医护人员的精神感染,于是就想以一名手工艺人的方式向英雄们致敬。

新闻推荐

新城小学开展疫情防控应急演练

东昌府讯为加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确保复学后广大师生身心健康,近日,新城小学开展疫情防控开学应急演练活动。学...

聊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聊城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