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为本,驶出绿色发展路 聊城公交集团推动高质量发展纪实

聊城日报 2019-12-05 09:37 大字

□聊城日报全媒体记者夏旭光通讯员乔广新

绿色环保公交车达到100%、1143部公交车全部实现扫码支付、调整优化线路9条、投放10000辆共享型公共自行车,形成三位一体绿色出行体系……

城市公共交通是城市基础设施,是惠民、便民的民生工程。成立10年来,在市国资委党委的指导下,聊城公交集团始终恪守公益定位,以“责任在我”的激情和担当,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凝神聚力谋发展,着力智慧公交建设,全面提质增效,高质量服务聊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效并驱”,荣获全国工人先锋号、全国城市公共交通文明线路、全国交通运输绿色循环低碳建设贡献企业等荣誉称号。

打造红色引擎 激活发展动力

走上车牌号为鲁PG9159的K16路公交车,只见车厢扶手、座椅后背、电池箱、车厢顶部两侧等位置张贴着入党誓词、十九大报告节选、党小组活动照片等,鲜艳的红色在蓝色、黄色的座椅中格外醒目。“我们把车厢打造成党建宣传教育的流动阵地与教育平台,不仅利于我们学习,而且让市民在乘车的同时感受红色文化。”公交集团四公司党支部第一党小组组长、驾驶员李振祥告诉记者。

公益的初心就是为人民服务,只有拥有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为社会无私奉献的精神才能把握正确的方向。“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所以,我们把党建作为集团发展最好的‘方向盘’和‘加油站’。”公交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保国告诉记者,公交集团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秉承公益初心,把全面从严治党与公交改革发展的中心工作融为一体,为推动改革和新旧动能转换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引领和纪律保障。

初心纯不纯、使命牢不牢,既看心之纯度,也看行之笃定。公交集团以人民为中心,确立了“围绕公交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指导思想,着力把握民主决策“五个必须”、企业改革“四个不变”、党建强化“三个重点”,创新基层支部“5216”党建模式,做到“两个延伸”,构建党建效能引领企业“三重一大”民主决策长效机制,初步打造了具有聊城公交特色的企业党建工作新机制和德善文化体系,为企业高质量发展凝聚了强大思想动力。

独具特色的轮胎文化、窗帘文化、车厢文化让每一名党员成为一面旗帜,让公交车成为一道流动的红色风景线。

守护蓝天白云 科技引领创新

淘汰黄标车,绿色环保公交车达到100%,新能源公交车占85.2%,新能源汽车应用和装备水平在全国同行业实现了领先;具有高智能化、经济节能、高扩展性等优势的卫育北路智能功率调度充电中心,可同时容纳200辆车充电、400辆车夜间停放,是全国最大的公交车充电场站……

“当前正处在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竞争日趋激烈,早改革早主动,晚改革就被动,不改革没出路。为了实现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我们把创新作为发展的灵魂,勇于自我革新、断腕重生。”张保国严肃地说。公交集团坚持“公交发展科技领先”的发展战略,推广新型环保公交车,并积极采用无内胎子午线轮胎、发动机智能启停等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形成清洁、环保的能源动力。如今,集团清洁能源和新能源公交车占比达到100%,走在了全国同行业的前列。

公交集团把公交充电场站建设作为统领群众绿色出行的“牛鼻子”工程,积极采用新技术,探索新旧动能转换的“聊城公交模式”。目前,规划、建设6处新能源汽车充电站,投入使用后将面向市民错时开放,可以有效提高发输配电设备利用率,减少民生支出。

公交集团还与上海托旺数据科技有限公司共建“智慧公交大脑”联合实验室,通过打造高科技公交服务平台,优化线路、调整班次、完善调度系统,使市民出行信息更精确、出行速度更快、运营管理更科学、国有资本配置更合理。在全国首创“绿色公交车+公共自行车+共享型自行车”三位一体的绿色出行体系,满足了市民多样化出行需求。

新闻推荐

聊城市人民检察院召开检媒融合研讨会

□记者肖会通讯员王凯忠报道本报聊城讯11月26日,聊城市人民检察院召开首届“相约新媒体·共享融时代”检媒研讨会...

聊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聊城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