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时刻的“救命稻草” 鲁西骨科医院工伤预防培训为群众撑起安全绿荫

聊城日报 2019-11-15 13:26 大字

□聊城日报全媒体记者林晨通讯员刘东坡

“我们厂有人触电,已经昏死过去,请赶快过来抢救!”近日,一阵阵刺耳的警铃声,划破鲁西骨科医院120急诊室短暂的安静,值班人员快速接起电话,一个急促的声音在电话里焦急地催促着。问清情况后,急诊科主任杨彦华和一名护士跳上急救车,一路呼啸着向事发地奔去。

“我们原来在你们厂做过急救培训,按技术要点操作,把两只手掌叠加,放在伤者两个乳头连线的中点,向下按压5厘米,速度掌握在每分钟100下左右;每按压15次,做一次人工呼吸……”在路上,杨彦华接通求救人员的电话,在电话中做着抢救指导。

几分钟后,急救车赶到出事地点,工人们正在按照操作要求给伤者做着心肺复苏。杨彦华果断给伤者气管插管、佩戴简易呼吸器,并一路做着心肺复苏赶回医院。经过紧张的抢救,伤者渐渐有了脉搏、逐渐恢复自主呼吸,这让抢救人员长舒了一口气。

工伤预防,危急时刻显威力。“是工伤预防培训救了他的命啊!”杨彦华说,前段时间他和工伤预防专家曾去过这家工厂,给工人们做过工伤预防、院前急救知识培训,工人在伤者出事后,能够及时开展心肺复苏是十分关键的,“要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伤者病情好转,但因大脑缺氧损伤,导致伤者记忆力和辨别力严重下降,智力下降到与两、三岁孩子的水平。根据伤者病情需要,伤者被转到鲁西康复医院继续做工伤康复治疗,“我们有针对性地为伤者开展认知功能训练,教给他认识简单的字、身边的人、常用物品等,但过程是缓慢的。”鲁西康复医院副院长王海滨十分关注这位特殊的患者,与医院专家多次会诊,制定了严谨的康复训练计划。

经过几个月的工伤康复,伤者能进行日常语言交流、能认识不少身边的人,在出院前,伤者竟然亲笔写了一封感谢信,信中写到,“多亏了医院和医生,要不我们这个家就散了”。话语虽然简单,但让医生和康复师们骄傲不已。

新闻推荐

开发区持续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本报讯(聊城日报全媒体记者赵宏磊通讯员高庆贺)民之所盼,政之所向。今年以来,开发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响应...

聊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聊城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