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体验聊城非遗传统技艺
□记者肖会通讯员王伟报道
本报聊城讯“一张小纸片,经过折叠后用剪刀精心剪裁,就成了一张精美的‘喜\’字。太神奇、太美丽,我要把它带回莱索托,把吉祥喜庆带回我的国家。”7月12日,在聊城市东昌府区委宣传部社会宣传科与聊城大学国际教育交流学院开展的“一带一路”国家留学生“体验非遗传统技艺,感受中华文化魅力”活动现场,莱索托留学生NeoEstherMotsoela(中文名字李美美),手举着自己的作品,用不太流利的中文对记者说。
东昌木版年画和民间剪纸艺术是聊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典型代表。留学生们深入东昌府区古楼街道办事处馨苑社区参观学习、动手实践,亲身体验了木版雕刻、剪纸等传统非遗文化制作过程,切身感受传统中国文化的魅力。东昌木版年画距今已有近500年历史,将年画、门神画合二为一是其特点之一,形成了构图简洁、整体感强,形象丰满质朴、线条刚劲流畅,柔中有刚、色彩柔和的艺术特色,现被列入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来自巴基斯坦的留学生MalikZainUlAbiddin(中文名字马赞河),手握刻刀,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栾氏木版年画第六代传人郭春奎的指导下,雕刻着《富贵连年》的木版年画。“一种色一个版,线版是头一色,也是黑色的,待线版印刷干燥后再印其他版,一幅五颜六色的年画需要五六块套版,并且每一次印刷都必须高度吻合,不能有丝毫错位,否则,印出来的木版画就成了废品。”郭春奎一边指导、一边讲解。精美的作品引来留学生们啧啧称奇。同学们纷纷拿出手机拍摄,将木版年画的雕刻过程分享给自己的朋友,随后他们拿起抹刷、铺上宣纸,认真拓印,亲手体验木版年画的制作过程,感受文化遗产的无穷魅力。
在剪纸活动中,聊城剪纸艺术的代表性传承人、东昌府斗虎屯镇文化站站长梁颖,为留学生们讲述了“仁义胡同”的历史故事,并手把手地教授剪纸入门技巧。一把剪刀,将一张张红纸瞬间变成一幅幅栩栩如生的艺术品,赢得现场留学生们阵阵称赞。“中国是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有着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我向往中国传统文化,要把精美的剪纸艺术带回家乡,让更多的人体验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NeoEstherMotsoela说。
聊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聊城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