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间到殿堂的『葫芦传奇』

聊城日报 2018-11-14 14:33 大字

□本报记者赵宏磊

参展的东昌雕刻葫芦作品

“这一套四大名著内容的雕刻葫芦,由著名大师绘画和雕刻,是一件非常珍贵的展品……”省文博会期间的聊城展厅内,一件件精美的东昌雕刻葫芦吸引了众多的目光,引得众人拍照留念。

东昌府区堂邑镇路庄村葫芦种植加工已有上千年历史。宋代擅长绘画和雕刻的宫廷艺人王和尚,告老还乡回到东昌府区,因当地盛产葫芦,王和尚便在葫芦上雕刻出精美的图案,后来,当地人纷纷效仿,葫芦雕刻便由此流传开来。

据史料记载,明清时期,京杭大运河畔的东昌府是经济、文化的枢纽,当时的雕刻葫芦曾一度是运河两岸农家生产的重要商品。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东昌雕刻葫芦远销全国各地。近年来,东昌府

区更是涌现出不少雕刻技艺精

湛、致力于传承葫芦文化的从

业者。2008年奥运期间,于凤

刚创新的五环葫芦,被奥组

委以2.7万元收藏,他也被业

界称为“中国葫芦王”。目前,

东昌府区葫芦种植面积已发

展到8000多亩,占全国份额的

70%;葫芦加工企业已发展到

1000多家,从业人员近万人,加工量占全国的75%,产品远销海内外,一条集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葫芦文化产业链条已经形成,年综合效益近10亿元。

东昌葫芦的雕刻题材非常丰富,以写实性的花鸟虫鱼、走兽、人物、山水居多,其中人物雕刻的取材尤其丰富,可谓是小葫芦里有乾坤。有以四大名著中的故事情节构思入画的,如桃园三结义、金陵十二钗、三打白骨精、武松打虎等;有的从戏剧人物中进行挖掘,如穆桂英挂帅、三娘教子、墙头记、樊梨花征西、四郎探母等;有“八仙过海”等民间故事、神话传说等。林林总总,不计其数,富有浓郁的生活情趣,既能陶冶情操,又具有珍藏价值。在构图上,具有粗犷淳朴的北方风格,注重汲取民间年画、工艺美术、剪纸中有益的表现手法,不断拓宽表现形式的空间。构图力求开合有度,繁简有序,做到繁而不乱,简而不空,亦繁亦简,因地制宜,变化无穷。

在被称作民间工艺品之前,葫芦雕刻一直被人们叫作“玩意儿”,它和其他民间手工艺一样,是以贫苦手艺人走街串巷讨生计的方式存在并延续下来的。手艺人大多文化水平不高甚至不识字,具备的无非是灵活的头脑和对世态炎凉的丰富体验,但他们取之不尽的社会题材和赋予手中“玩意儿”的人性与个性,不仅给人们带来把玩的快乐,还有着不俗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

近年来,东昌府区制定了葫芦产业发展规划,投资建设了2处葫芦博物馆。特别是连续举办了十二届葫芦文化节,使东昌府区成为“买天下葫芦、卖天下葫芦”的集散地。积极改善东昌葫芦雕刻传承人的传习环境,鼓励并在资金上支持传承人开办传习所、开设培训班,收徒授艺。以大中小学为主,建设传习基地,其中,水城小学“非遗传习基地”被教育部列入第二批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

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东昌雕刻葫芦实现了从田间到殿堂的一段“传奇”。如今,东昌葫芦远销海内外,众多东昌葫芦精品被传入日本、美国、韩国、法国、新加坡、英国等国家。中国非遗展、深圳文博会、上海世博会、澳门艺术节、韩国首尔地球村庆典、法国巴黎孔子文化周等国内外知名会展中,东昌葫芦都担当起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使命。

新闻推荐

党群携手兴产业

□本报记者王培源本报通讯员楚诗韬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高新区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找准村庄发展突破点,引领村民大...

聊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聊城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