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巧制传承路上现新意 ——记东昌李氏陶艺制作技艺承人李子辉孟庆朋 李凤国

东昌时讯 2018-03-26 08:29 大字

孟庆朋 李凤国

“同学们,揉胶泥也是很有讲究的,大概跟我们蒸馍揉面差不多。”老师一边讲要领一边演示,胶泥在老师的手里被揉出一个个的褶子,像一只海螺。“泥揉不好,胶泥可塑性差,拉坯就拉不成了。”接着,老师将揉好的胶泥拿到拉坯机上,为学员演示“从泥块到瓶罐”的过程。老师脚踩拉坯机踏板,双手扶住胶泥块,伴着节奏,双手中的泥坯不断变化着形状。泥坯越长越高,接着变成了中空,接着出现了凹凸有致的瓶口、瓶身、瓶底。

3月24日,笔者来到区级非物资文化遗产项目——东昌李氏陶艺制作技艺第十九代传承人道口铺街道安庄村李子辉家,只见十几位学员正围着他学习陶艺制作技艺。

李子辉,2014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毕业之后,回到家乡道口铺街道安庄村开办了属于工作室“李家陶艺坊”。29岁的年轻小伙子在这个远离市区的小乡村里每天与泥土对话,努力将每一件作品做到极致。

茶具、佛头、花瓶,还有形形色色的人物雕塑,黄河里的胶泥不再只是红砖的原材料,如今经过李子辉的精雕细琢,它被赋予了更大的文化价值。这种泥土从出泥到投入使用,需要经过采泥、暴晒、粉碎、泡水、过滤、陈腐晾晒等各种复杂的环节,大概需要七八个月个月的时间才能备好陶艺作品的原材料。除了自己调配土坯,李子辉还亲自建盖了柴窑,在自己建盖的“东昌柴窑”里,造就了独一无二的柴烧作品。“我要把自己的所学、所做确确实实的落地,那就是致力于家乡本土材料的开发制作上。”李子辉信心满满地向笔者介绍。茶具、水杯这些日常器皿如果采用聊城本土原材料会更好,李子辉准备把黄河的胶泥发扬光大,开发它的实用性,让其实现更多的价值。

参展第八届青年陶艺家作品双年展、第四届国际陶艺新秀展、第十届中国艺术节陶瓷艺术大展……几年中,李子辉把他的传统手艺、陶艺文化、聊城的文化传播到了全国各地并斩获了不少大奖,得到了大众的认可与肯定。目前,他的“东昌李氏陶艺制作技艺”也被列入东昌府区第六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里。

因制作的陶制工艺品漂亮且艺术价值高,同村和慕名而来的一些年轻人向他学习技艺。“凡来学习的都是爱好者,他们的到来让我感到走在传承路上不再孤独,我希望能够将这门传统手艺传承下去。”李子辉说。

新闻推荐

聊城公共就业服务工作要点印发 2018年全市就业服务做好七项工作

本报聊城3月22日讯(记者杨淑君)3月21日,全市就业工作座谈会召开,会议全面总结了2017年工作,深入查摆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下一步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会上印发了《2018年全市公共就业...

聊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聊城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