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登台以文化人 临清文明实践用足“乡土料”
瑶坡村肘捶课堂。“叫那胡儿不敢进犯,保叔王锦绣江山……”近日,在临清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广场上,响起京剧《状元媒》选段。虽未着戏服,伴奏也都是票友自发,却有板有眼,唱腔浑厚。不少遛弯的群众围拢过来,前排的自带马扎拍腿打拍子,后面的许多人直接脚尖点地跟着节拍哼起来。
“我们在实践站(所)建设中,把深挖文化底蕴、传承乡愁记忆作为‘基因解码’工程,与弘扬传统文化、当地特色文化相结合,让文明实践阵地建设彰显临清特色。”临清市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中心主任卢大鹏介绍。临清市是山东省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县,近年来,该市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等107处场所,结合当地特色文化优势,推动本土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用足“乡土料”,使传统文化进入寻常百姓家。
“今天出手干脆利落,比昨天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要注意脚的走位。”临清市唐园镇瑶坡村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广场上,7名10岁左右的小学生在夕阳下练习“十路捶”,这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肘捶”中的一个招式,教授他们老师是肘捶第5代传承人张保军。“我们瑶坡村是肘捶的发源地。以前我们都是在家院里练习,地方小人也少,现在好了,我们村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给我们提供了广场。”
临清市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科学识别人民群众中的“能工巧匠”“行家里手”,不断夯实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群众基础,激励人民群众投身新时代文明实践。肘捶距今有一百四十多年的传承历史,在2011年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瑶坡村在做好“实践站—志愿服务—文化传承”三结合的基础上,充分利用非遗文化传承人,面向广大农村学生、文化爱好者开展各类公益培训,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落地生根。松林镇的“书香课堂”、魏湾镇的“贡砖体验”、金郝庄镇的“金氏古筝”等10余处本土文化体验式课堂都是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推动本土特色文化创新性转变,传承式引领,让传统文化活起来。
“将优秀的传统文化人才和固定的实践站(所)相结合,是我市推动文明实践活动扎根基层的重要举措。”卢大鹏说,“除此之外,我们还依托临清市运河文化资源,创新开展志愿服务活动。通过动、静结合,让新时代文明实践内容渗透于城乡每个角落。”
临清在挖掘当地运河文化资源时,创新开展了胡同游志愿服务活动。14年来,数十万人参与的胡同游志愿服务品牌活动已成为独具特色的运河文化宣传形式。“临清曾有古街巷200多条,现存170多条,今天我们逛的只是其中一部分,在这些胡同中还留存部分历史遗留……”近日,临清胡同游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讲解员刘英顺为来自济南的游客讲解临清胡同。游胡同全靠步行,一圈下来至少一个半小时,但并没有打消游客的热情。临清胡同游志愿服务品牌将胡同文化、传统武术、社火、京剧、快书、饮食等各具特色的本土文化元素进行融合串联,让运河文化在行走中“火”起来。
农村大众报通讯员姚晓楠
顾薇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夏旭光)新华路街道华润社区根据“人文相近、住址相邻”的实际情况,将4个小区进行整合打包,创新组建联合业委会,顺...
临清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临清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