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邑竹海“点睛”生态画卷 聊城因地制宜推动竹产业高质量发展

聊城日报 2021-09-23 07:48 大字

■本报记者 叶晨雯

“半窗修竹翠含雨,一片澄湖冷清秋。”9月18日,蒙蒙秋雨笼罩水城,走进我国北方城市中建成区内面积最大、品种最多的竹子栽培地——聊城百竹园,雨打竹林的声音扣人心弦,馨香流转,庭廊流水,呈现出一派清幽恬适的景象。

为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聊城市把“打造竹生态、发展竹产业”作为一项战略性选择,充分发挥竹子在生态保护、美丽宜居城市建设、特色林业产业发展中的作用。

竹文化——栽培历史悠久

以竹为主景,打造竹林、竹丛、竹径,构建独立的竹林景观;以竹为配景,与建筑、庭院、花木调和搭配,营造浓厚的诗情画意,聊城百竹园就是典型代表。聊城百竹园位于东昌湖西南区域,湖滨公园南首,是国家级湿地公园——东昌湖湿地公园的一部分。

清雅脱俗的竹子深受聊城市民的喜爱,不仅是在当下,回望历史,江北水城和竹子有着莫大的缘分。

聊城是北方引种栽培竹子较早的地区之一,栽植历史可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那时,临清、冠县、莘县等地陆续开展栽培试验,北京、河北、济南等地多在聊城引种竹子。

2000年以后,竹子逐渐成为北方地区青睐的常绿绿化品种之一。聊城市陆续引进安吉京竹、望江哺鸡竹等70余个品种的竹子进行栽培试验。在市场需求带动下,聊城市形成了以临清和聊城市区为主的引种栽培基地。

“专家们表示,聊城竹子发展历史及引种栽培情况,在‘南竹北移’课题上具有重要研究价值。”聊城市林业发展中心造林绿化科科长郭喜军说,去年,“南竹北移”促进城乡生态宜居专家研讨会在聊城举行,我国16位竹子领域的知名专家参加会议并发言,为聊城市建设“水邑竹海、生态聊城”给予指导和建议。

竹效应——打造发展中心

“聊城将成为北方竹子的发展中心。”中国林学会副理事长、国际竹藤中心研究员范少辉是长期研究竹子历史的专家,他认为,未来聊城通过建设北方竹子研发中心,建立竹子培育基地,培植北方竹子群落,将会再现黄河流域“竹文明”。

经过多年引种栽培试验,聊城市积累了较为成熟的竹子栽培经验,是我国北方引种栽培竹子品种最多的城市,并在盐碱地生态修复方面取得成功。

9月23日,2021年全国“南竹北移”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发展学术经验交流会将在聊城举行。作为东道主,聊城市将邀请30余名竹子行业专家共商新时代北方竹子发展蓝图,谋划推动聊城市“水邑竹海、生态聊城”建设。

为将聊城真正打造成为北方竹子发展中心,下一步,聊城市将着力增加竹子品种和育苗面积,加大技术研究与科技合作,建设北方竹子研发中心。围绕望岳湖生态修复等项目,聊城市将把园林景观塑造与文化传承结合起来,把竹文化融入城市文化体系,提升城市品位,丰富城市文化内涵,建设宜居家园。

竹产业——擦亮绿色名片

竹子的成长,折射出聊城环境质量的提升,也为聊城市“竹经济”的发展擦亮了绿色名片。

在竹产业的发展中,聊城市有着较为深厚的历史积淀和产业基础。明清时期,沿古运河的临清市、阳谷县张秋镇从南方运来竹材料,编织加工的竹木器十分畅销,形成闻名周边的“竹竿巷”“油篓巷”。

竹产业项目助力乡村振兴。在莘县张鲁回族镇菜园村,扎制竹扫帚的手艺已经传承了上百年,目前该村已成立专业合作社,从业人员100余人,年均扎制扫帚15万把—20万把,纯利润150万元—200万元。据市农业农村局统计数据显示,全市206万亩(1亩约合666.7平方米)设施农业中有大小拱棚130余万亩,竹竿用量大,发展竹产业不仅可以为设施农业提供竹竿等产品,还可以和文化旅游相结合发展休闲观光业,打造聊城特色农业品牌。

作为北方竹子发展的中心城市之一,聊城竹产业发展潜力巨大。下一步,聊城市将重点在国有林场及黄河、京杭大运河、徒骇河、马颊河等水系两岸,因地制宜选择地块,合理增加竹林面积,引进开发新工艺、新产品,推动竹产业高质量发展,让市民共享竹产业发展带来的经济、生态、文化红利。

新闻推荐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烟店镇:公章刻制 政府买单

本报讯(记者夏旭光)“以前,取得工商营业执照后,需要再到有资质的单位办理公章刻制手续。现在,在烟店镇行政审批综合服务大厅20...

临清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临清市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