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海纺织 一家村办企业的转型之路

聊城日报 2020-11-30 09:01 大字

11月24日,在志海纺织公司车间里,工人们正在机器前操作们正在机器前操作。。□娄小皓□聊城日报全媒体记者娄小皓

11月26日,在临清市志海纺织有限责任公司的工厂内,纺织机械飞速运转,白色的棉线在一排排机器的沙沙声中飞舞成锭。

“你看,这几台是我们进口的意大利萨维奥托盘式全自动自动络筒机。”公司总经理张志海带着记者来到一排机器前,“这种机器能够实现管纱的自动缠线以及机器的自动换纱、换管,解决了传统络筒机需要人工插管、人工绑线等费时费力的问题,原来每个机器需要一个人看管,现在一个人可以看管4台这样的机器。”

看着眼前这一排排自动化程度颇高的机器,张志海告诉记者,这都是近几年来公司进行技术改造的结果。2000年前,志海纺织还是一家村办企业,改制后,公司于2005年搬迁到新华工业园,“工序长、能耗大、用工多、劳动强度大,这些都是众多纺纱企业面临的困局,且目前用工成本高、招工难等问题也成为了影响纺织企业竞争力的最大因素。”张志海说,因此,企业唯有持续地推进技改转型,才能确保低成本、高质量,从而提升企业产品的竞争力。

把棉花纺成纱,一般要经过清梳棉、并条、粗纱、细纱、包装等主要工序。过去,这些工序依靠“人海战术”,动辄数百名纺纱工围着一堆机器转。“在原来的工厂里,清梳棉还是清花和梳棉两道工序,现在两道工序连在了一起,一个班至少减少了3个人,原来生产12000纱锭就需要300人,现在生产50000纱锭只需220人。”

高科技的介入改变了公司传统的运营模式,张志海告诉记者,近几年,公司每年用在技术改造上的投入都要在600万元左右,“单就紧密纺来说,便需要在细纱机的基础上购买专件进行改造,仅一台机器的装置改造就要花费7万元,还要不断外出学习。”不破不立,不改造路子只会越走越窄,张志海深知这一点,近几年,志海纺织从未停下过技改的脚步,目前,这里50%的纺纱流程都实现了机械化、自动化。

显然,这样的自动化程度并未达到张志海的要求,为了加快企业发展步伐,张志海引进了一些国外先进的生产设备,“在这一过程中,临清市工信局给了我们很大的帮助。”张志海说,刚开始接触国外设备时,由于不懂政策,一时无从下手,“进口设备需要报关、缴税,但具体怎么操作我们都不知道。”临清市工信局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第一时间与张志海取得了联系,协助企业办理好了各种需要的手续。

依靠技术革新引领产业转型升级。如今,志海纺织的车间和原来的生产环境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机械化操作代替了一部分的人工操作后,损耗减少,产品的质量、产量都得到了很大提升。

“原来我们只能做30支、40支的布料,现在可以达到70支、80支、100支,对于棉纱来说,支数越高,织成的棉布越柔软也越舒适。”张志海介绍说。

生产不同的原料、质量的纱,其加工工序各不相同,高档纱的生产在普通工序上还需增加精梳工序,即用精梳机将纤维中的的杂质和粗短纤维排除,经此过程出来的织物在质感、耐洗与耐用度上都较普梳织物有很大的提高。随着纺织行业生产技术不断进步,纱行业生产设备不断改进,产品种类日益丰富,除普通纱和精梳纱外,高捻纱、强捻纱、赛络纺等新产品被不断推出。

“价格贵、质量好的棉纱供不应求,价格便宜的纱线却无人问津。我国是纺织大国,纺织产品供大于求,随着人们对纺织品要求的不断提升。高质量的产品才有出路,我们现在所生产的便是以高端产品为主,全部是精梳、紧密纺和紧密赛络纺。”张志海从办公桌上取出一卷白色的布递给记者,“你看,这就是用我们紧密赛络纺的纱线纺织出来的布料,结构紧密、毛羽少、耐磨性好,可以做床上用品,这种纱的价位每一吨比普通纱线要高500—1000元,目前我们又开发了10几个新品种。”

目前,志海纺织还在加大研发投入,对车间进行智能化改造,进一步向“数字化车间”的梦想进发。

新闻推荐

守住耕地保护红线 全市自然资源领域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深入开展

□聊城日报全媒体记者叶晨雯通讯员杨丽黄振云自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以来,聊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结合工作实际,科学谋划、...

临清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临清市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