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里卖的什么“宝”
□ 本报记者 于国鹏
本报通讯员 夏萌萌
10月30日、31日,第十四届中国江北水城·运河古都(聊城)葫芦文化艺术节将在聊城水上古城举行。路庄村村民们热切盼望着,当天能不能在村里办一个分会场?
路庄村位于聊城市东昌府区堂邑镇,有“中国葫芦第一村”的美誉。在市、区、镇大力支持和扶持下,路庄村的葫芦和葫芦工艺品闻名海内外,已经形成了一条从培育种植、创意设计、加工制作、推广销售到物流运输的成熟“葫芦全产业链”。在这里,种葫芦,种的是创意,卖葫芦,卖的是文化。推广销售渠道也是一路畅通,网商、电商、直播带货,时尚的销售方式一样也没落下。如今,路庄村带动全区销售葫芦占到全国市场的80%以上。
小葫芦里有大学问
葫芦,民间认为象征着“福禄”,所以全国很多地方种葫芦,人们喜欢在家里摆葫芦,或者在身上佩戴葫芦、葫芦工艺品。路庄村历史上就有种植葫芦的传统,但至于何朝何代兴起,似乎又没人说得清,听到最多的说法是:听老人说,有些年代了。
从聊城城区沿309国道西行,到兴堂大街北折,大约16公里到达路庄村。以这条大街为界,路庄村又分成路东村、路西村两个自然村。
据当地人介绍,这个季节葫芦都已经下架,地里看不到葫芦了,有些遗憾。如果是夏天,从兴堂大街走过,路两边有连片的葫芦田,葫芦秧爬满架子,藤蔓下吊挂着各种各样的葫芦,摇曳多姿,风景非常漂亮。
沿着兴堂大街北行,先后要经过刘庄村、乔庄村。有几户沿街的农家小院,从街上就能看到高出围墙的葫芦架,架子上晾晒着一串串的葫芦,似乎提前告诉大家,葫芦村快到了。这颇有点像《红楼梦》里凤姐出场“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场面。
进了路庄村,深深感觉“中国葫芦第一村”的名号名不虚传,满街满眼的都是葫芦。村里几乎家家院子里都搭着高高的葫芦架,悬挂晾晒着成串的各式各样的葫芦,院里、屋里也都是一堆堆、一箱箱的葫芦。沿兴堂大街的院落,又都临街建房,装修成了销售葫芦的商店,店里店外摆满了各种葫芦、葫芦工艺品的样品。门帘是一串串小葫芦编成。就连屋檐下,很多店家也挂起一溜造型别致的葫芦,上面系着不同花色的中国结,下面缀上长长的红线穗子,迎风飘起来,特别喜庆。
兴堂大街和村里的那条东西向主大街上,还摆着好多个露天的“葫芦摊”。按说,这些葫芦卖给村里的葫芦加工厂也没问题,但他们好像更愿意在这里摆摊,把这当成一种生活方式,同南来北往的顾客聊聊天,介绍介绍当地的葫芦故事,顺便侃侃价,卖葫芦,此中别有一番乐趣。
村民老路的摊子就摆在村里的东西向主大街上。摊位上的葫芦,有的放在小纸箱里,有的直接堆在塑料布上,每堆一个品种,一共20多种。老路说:“我家种了4亩葫芦,这些品种都是自家种的。”
“小葫芦里有大学问。”老路讲起葫芦来头头是道,“葫芦是个吉祥物,你看那些神仙都喜欢葫芦,八仙里的铁拐李背着葫芦,济公走坐不离地带着葫芦,还可以做成八卦葫芦,摆着好看,很多人还买了用来改风水。”
实际上,葫芦文化的兴起,与这些民间传说带来的广泛认同有关,也与文人墨客的推崇有很大关系。在清代,玩赏葫芦与核桃、鸟笼、扇子被并称为“四雅”,把玩葫芦成为朝野文人所认可的“雅事”之一。如今,仍然有不少人喜欢把玩葫芦。用来把玩的葫芦,个头自然不能太大,所以那种小葫芦,当地称作“手捻葫芦”,价格比大葫芦还要高出一截。
老路自己就有一件用来把玩的葫芦。让他看上眼的,自然有特别之处。老路指着葫芦腹部自然生出的两处凸起说,“像不像猫耳朵?”仔细看上去,这个葫芦轮廓还真像一只憨态可掬的猫。这个葫芦老路就取名“猫耳葫芦”,闲暇时就拿过来把玩,现在已经包浆晶莹透亮,看起来像是陶瓷葫芦了。老路说,这个葫芦要是拿到文玩市场上卖,肯定能卖个好价钱。
问他还有没有更稀奇的“珍品”?老路不答话,伸手从旁边纸箱里拿出来一个方形铁盒,打开盒盖,小心翼翼地捏出里面藏着的一对葫芦。这两个葫芦不大,特别之处在于,是一对双胞胎,两个葫芦的尾部长在一起,头部渐渐向两边分开,看上去像个“八”字,老路给这个葫芦取名“孪生葫芦”。“我家的4亩地里,一年就长出这么一个来。”至于能卖什么价钱,老路说,“1000元可以,2000元也可以,再多点也不是没可能,看缘分了。”周围的人也说,这种“双胞胎葫芦”非常少见,自然是物以稀为贵了。
一个葫芦能卖几千块钱,已经让人惊叹了。当地人表示,其实这没什么值得惊讶的,形状独特、品相好的葫芦,一个卖到上万元并不鲜见。
身价倍增的掐丝葫芦
2008年,东昌葫芦雕刻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这吸引了更多的人把心思放到葫芦上来。
葫芦好看、好玩,有的是因为形状奇特,为此通过套袋、模具等方法,种植出了形似花瓶、天鹅的范制葫芦、异形葫芦;有的是靠着创意独特的图案设计、加工技艺,大大开拓了葫芦的文化意境,提升了葫芦的文化品位。一个好的创意,往往让葫芦身价倍增。
在雕刻加工工艺葫芦方面,郝洪燃称得上是村里的带头人。他公司院里专门拿出两间房当展厅。一间是代表性工艺葫芦的展示区,博古架上摆放的,都是自家公司这些年加工生产的特色葫芦。迎门正中位置,有个刻着“中国葫芦第一村”的葫芦特别显眼。郝洪燃说,这个葫芦工艺算不上多么精美,但有特别的纪念意义,“这个肯定不能卖,是2000年我刻的。那时候把这个字刻出来朦朦胧胧算个梦想,现在是真正的‘中国葫芦第一村’了。”另一间是展示销售区,摆放着目前对外销售的葫芦样品,靠墙的架子上,还摆着与葫芦配套的中国结,包括串结、手捻结、扇形结、五环结等各种样式供顾客选择,并可以直接在这里下单采购。
郝洪燃从1986年开始学习雕刻工艺葫芦,算起来至今已经30多年了。他练就了很好的绘画功底,这也让他在工艺葫芦雕刻加工方面,可以很容易地实现自己的创意设想。
他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题材,精心打成画稿,雕刻到葫芦上。花鸟虫鱼、祥龙猛虎、神仙仕女、山水竹石,无不形神毕肖。他还根据画面喻意,开发创作成葫芦产品系列,比如民间祈福祛邪的,画面多是恭喜发财、吉祥如意;朋友间相互赠送的,要表达高风亮节、大展宏图;祝福孩子升学的,自然是蟾宫折桂、五子登科。
新的生活元素、文化元素被吸取融合到葫芦雕刻中,郝洪燃不断创意推出令人耳目一新,兼具艺术性与实用性的新产品。他设计制作的葫芦音箱,将音响设备巧妙镶嵌到葫芦里,摆在桌上是一件赏心悦目的艺术品,接上电源和数据线,打开音乐,借助葫芦腔的共鸣,能带来不一样的听觉享受。用不同形状的葫芦,他设计制作了一套功夫茶的茶具,用这样一套茶具沏茶、赏茶、闻茶、饮茶,是不是能体验到一种与众不同的茶文化!
“年年都有更新。”郝洪燃说,去年又推出掐丝葫芦。掐丝葫芦是将传统工艺葫芦的制作工艺与景泰蓝制作工艺结合在一起,实际操作起来面临很多困难。因为景泰蓝毕竟是在铜器上掐丝、点蓝,然后烧制成品,葫芦当然不能烧制。“像一年级小学生学写字。”郝洪燃说,经过反复试验,掐丝葫芦终于加工成功。摆在桌子上的掐丝牡丹葫芦,颜色鲜艳明亮,姿态雍容华贵,美不胜收。“这样一个葫芦出厂就要三四百块钱,零售价格还要翻番。”
路庄葫芦名声越来越响亮。村里越来越多的人家种葫芦、加工葫芦、卖葫芦,又逐渐辐射到周边村庄,甚至更远的地方。孙玉亮家既种葫芦,也雕刻工艺葫芦,沿街开着一家店,取名“记的笑葫芦”。10月22日上午,孙玉亮正在操作店里的两台激光雕刻机,生产机雕葫芦。机器工作起来,颇像老式的针式打印机。把图案设计程序输入电脑,四五分钟就能按图样刻出一个葫芦来。孙玉亮的妻子吴秀真正忙着给葫芦上色。
当天,在孙玉亮家的店里,我们正巧遇到了一位来自临清的小伙子王泽普,刚刚坐车来到这里,手里还拉着行李箱。一问才知道,他是慕名而来,向孙玉亮夫妇学习葫芦雕刻手艺的。
路庄葫芦名气越来越大,不仅有络绎不绝的外地商家前来买葫芦,还有不少像王泽普一样来学种葫芦、雕刻加工葫芦的。而路庄村的村民也经常应邀到外地指导种葫芦,村民路立文说,他至今已到过上海、安徽、湖北等地,传授葫芦种植技艺,帮助提高葫芦种植水平。
当葫芦搭上直播“快车”
在路庄村,顺丰、邮政、中通、圆通、申通、韵达、德邦等七家大型快递物流公司,都专门设点经营,每天下午定时前来取件。
快递公司看中这里,主要还是因为这几年电商、直播带货等线上交易越来越红火,成为主流的经营方式,发货数量不断增加。
路东村党支部书记李正忠介绍,村里电商、直播做得好的,年收入上百万元甚至几百万元都很正常。
村民郝雪丽加入直播队伍不算早,但称得上佼佼者之一。她在快手注册账号,几年来已经吸引了4万多粉丝。每天上午、晚上都会直播一段时间,加起来一天直播时间有四五个小时。
从2016年开始,她在自己快手账号下上传视频,至今已经有2600多条,内容主要是向大家展示葫芦种植技术、葫芦田里的风景、葫芦加工技巧、葫芦文化解说以及不同品种葫芦、各种工艺葫芦的推介等。直播过程中,葫芦爱好者看到自己喜欢的,就会直接下单购买。在她家堂屋兼直播间,整整齐齐码着三十多个小纸箱,每个小纸箱上都已经写好名字,看上去那显然都是网名,纸箱里装着他们选好的葫芦,等待一起发货。
郝雪丽说,至今也没考虑在直播中刻意加入多少技巧,就是自然而然地解说或者介绍,“到直播间来的,绝大部分都是葫芦爱好者,也不必求花哨,该买的他们就会买。”
她在直播中,主要就是推介各种“素葫芦”,就是没有加工雕刻过的葫芦,卖几十块钱的最多,上百的正常,价格上千的就少些了。偶尔她也会卖一些自己雕刻的烙画葫芦。
她说,去掉纸箱等成本费用,加上要包邮,一年算下来,能收入十来万块钱,“跟打工差不多”。
她的这个说法马上遭到村支书李正忠的“强烈反驳”:“不可能不可能,一年不会下来三四十万。”
郝雪丽就笑,“卖不了这么多。”
路西村的路宗宝(左上图)也在快手上开设了账号,“我粉丝少,昨天下午直播了半个小时,没卖多少。主要时间太短,刚上人。”
路宗宝说,虽说粉丝少,但遇到旺季,销量一点也不差,“去年秋天的时候,葫芦卖得非常好,一天能卖几千块钱。”
对一部分电商、直播带货的来说,让他们有点苦恼的是“办法不多”。市、区、镇也在积极为他们想办法,邀请专家为他们举办培训讲座。很多讲座直接办到村里,甚至村民家里。
村里人说,如今,几家快递公司从路庄村发走的葫芦,正常情况下,每天不下两千件。
新闻推荐
根据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省分公司与临清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签订的债权转让合同(编号:信鲁-B-2019-020),...
临清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临清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