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上清华了,带上老爸骑车去报到 阜阳一对父子骑行十几天到北京,一路辛苦但收获颇多

新安晚报 2019-08-14 09:32 大字

父子俩离开山东聊城临清市时拍照留念。

孟繁锟今年17岁,毕业于阜阳一中,今年高考以理科685分的成绩被清华大学录取。暑期打工攒够一笔钱后,他谋划了一次别样的旅行——骑行去清华,并于8月1日在父亲陪同下踏上了旅程。在历经十多天的跋涉后,8月12日,他终于到校报到,结束了从临泉老家到北京近900公里的漫漫旅途,为自己的青春留下靓丽的一笔……

起点是家,终点是清华

“儿子几年前就想出去玩儿了,但是家里经济条件不太好。”孟繁锟的父亲说,高考结束后,孟繁锟就开始打暑假工了,与此同时开始琢磨自己藏在心里的骑行计划,并上网了解和骑行有关的知识,准备、策划足足用了40天。

孟繁锟的骑行之旅起点是家,终点是大学校园。他说,选择骑行上大学,就是想要磨砺自己执着、不畏艰险的精神。“一张火车票坐到底,沿途风景我仅仅是经过,但在骑行过程中,我不仅可以亲身感受,还能收获到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同时也留下美好的回忆。”

父亲不放心他一个人骑行,便决定与他同行。因为前期预案周详,两人路上没有遇到很严重的突发情况。记者了解到,他的计划详细到“多长时间骑多少公里”都是设定好的,也就基本上不用为找不到住宿烦恼。“只要事先了解得充分,只要这件事在掌握中,我就非常享受这个过程。”孟繁锟自信满满。

走出去,见到更大的世界

骑行一路向北,经过河南、山东、河北等地,父子二人只携带了基本的换洗衣物、修车工具和饮水器皿,行李均交由学校提供的行李托运服务,一路上,他们只住最便宜的旅馆,吃最便宜的饭。

“着了火一样的天气,骑行的时候可以说是挥汗如雨。有时候早上七点钟就得出发,最早的时候五点钟就出发。”虽然有导航,但父子俩一路上还是走了不少冤枉路。因为地图更新延迟,有时候看地图上路是通的,但是骑到那儿发现都在修桥修路。

长时间高温骑行对骑行者身体提出较高要求,孟繁锟早有准备。高三的时候,尽管课业繁重,他仍然会利用每周仅剩的时间到操场跑十圈。锻炼、休息结束后,再回到书桌前。

“骑行,更多的是走出去,去看到更大的世界。”这次骑行经历,使孟繁锟对沿途的风土人情有了更真切的了解,“虽说都是在中原地区,但是不同地方的经济发展差异也是非常明显的。能给我带来很多思考。”

父亲的小不点已经长大了

孟繁锟的父亲是教师,靠着3000多元的月薪,供养父母和念书的儿子,家庭经济状况从未允许儿子实现外出游玩的心愿。

这次,儿子利用打暑假工挣得的三四千元,实现了出游的愿望,他很高兴。孟繁锟的父亲说,这次旅途几乎是儿子一手规划的,尽管儿子是第一次做长距离出行规划,但他却出乎意料地在旅途中看到了儿子处理事务的理智和成熟:“小不点儿已经长大了。”

孟父说,在选择饭店等事情上,都能看出儿子细致独到的观察力和判断力,“他在做事情的时候非常的理智,可能是学理科的缘故吧,分析能力比较好。”

孟繁锟的高中班主任、生物课老师冯微丽说:“孟繁锟这孩子是个有思想、有坚强毅力、很执着的人,也是个有执行力的孩子:敢想,敢干,说干就干。比如这次骑行,从开始我就很支持,让他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去做,去感受,去经历,定会收获更多,成长更快。”

孟繁锟喜欢物理,但是综合自身情况,他填报志愿时选择了机械航空动力大类。昨日,记者了解到,孟繁锟已经到清华大学办理了入学手续,找了个地方安置了那辆陪他跨越了近千公里的自行车,开始为军训做准备。

胡杨玲余亮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记者王吉祥(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新闻推荐

大学生暑期“三下乡”服务农村助力振兴

本报聊城8月6日讯(记者李军通讯员张颖静)7月22日,山东电子职业技术学院雷锋电子e工服务队在省乡村振兴临清康庄...

临清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临清市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