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评论两年242人“被冒名”严查深挖背后产业
封面评论 □李晓亮
“被偷走的人生”,再也回不去了。时间和机会,成长空间,上升通道……对个人而言,这些都是无价的。然而因为“被冒名”,他们的人生命运被彻底改变。
教育公平,是关乎社会公正的底线公平。寒门难出贵子,除了起跑线差异、教育资源不均等等因素,现在又因为“被冒名”,贫寒学子连一较高下的机会都被劫掠了。
沸沸扬扬的“顶替上学”事件,山东聊城领衔主演两季。先是“冠县农家女被冒名顶替上大学”,随即聊城又爆出“冒名顶替上中专”事件。令人气愤的是,事件曝光后,聊城作恶者竟公然联系被害人,要求人家“配合”。更让人齿冷的是,受害者举报维权后,施害者还满腹委屈装无辜,其同事还认为受害人“做太绝”“两败俱伤”。
“被冒名”事件,如病毒试纸,精准测出当地权力生态和畸变心理——权势通吃,恃强凌弱……否则,很难相信,如今还有如此是非不分、黑白颠倒的奇葩诡异“氛围”。不难想象,某些人中毒有多深。
冠县受害者在维权时,曾遇到“踢皮球”:曝光前,她曾到当地查询信息,却被要求证明“自己是自己”;先后向当地公安、纪委等多部门反映,均未得到有效答复。如果不是曝光、闹大,可以想象,又是不了了之。
魔盒打开,就再难合上。据媒体报道,仅山东最近两年,就有242人冒名顶替上大学,冒名者学历已注销,但未有一人提出异议,说明未错杀一例。
当初入学资质审核,稍有责任心,“错漏”早就避免了。涉案最多的山东广播电视大学,一家就有135人,占一半以上。到底是“无心之失”,还是产业链运作,变相“卖学籍卖文凭”?背后的问题都该深挖细查,相关责任人也该严惩。
山东省教育厅回应冒名顶替入学事件:零容忍严查处。这只是最基本的态度而已。全国到底还有多少待揭开的“入学冤案”?伪造身份、买卖学籍,关联多少单位和个人?只有彻底查清这些问题,才有希望终结这类悲剧。
新闻推荐
6月16日,记者从山东理工大学了解到,2020年5月26日,山东理工大学曾派人到山东聊城冠县调查“冒名顶替上大学”事件,在见到顶替...
冠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冠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