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市特殊教育学校 非遗文化走进课堂
本报讯(聊城日报全媒体记者吕臻)“同学们,面团手感是什么样的?”“软软的”“糯糯的”……近日,在聊城市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室里,视障学生们正在郎庄面塑传承人于宁老师的带领下,感受面团的触觉体验。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落实“非遗进校园”工作、充分发挥中小学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和传承中的积极作用,聊城市特殊教育学校近期开展了“非遗进校园“课程系列活动。针对特殊教育听、视力障碍学生专注力高,动手能力强的特点,该校为学生选择了冠县郎庄面塑、聊城剪纸、东昌葫芦雕刻三门非遗传统项目。
郎庄面塑是传统手工艺珍品,起源于山东冠县北馆陶镇郎庄村,面塑花样丰富,题材广泛。课上,视障学生们在于宁老师的带领下,揉面、塑形、上色,用心去感受面团的触觉体验,找到面团的特点,一只只小鸟在他们手下诞生。
一把剪刀一张纸,剪出了生活的美好,也剪出了理想和追求。聊城剪纸是聊城市民间传统工艺品。聊城剪纸非遗项目传承人梁颖老师一进课堂,就用自己的巧手迅速“变”出来一朵小花、一只小狗、两条小鱼,还有一个立体的汉字”春“,引发孩子们连连叫好,迫不及待得要动手试试。
东昌葫芦雕刻是一项独特的雕刻艺术。是山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东昌葫芦雕刻用料多以大葫芦、亚腰葫芦和扁圆葫芦为主。制作工序主要有三道:煮熟后发酵去皮;在葫芦上面雕刻;上色。即使是在最喧闹的年纪,听障学生的世界也是安静的。在听力减弱或丧失后,学生却有了自带排除“噪音”的优势,同时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变强。给孩子们授课的东昌葫芦雕刻项目传承人王树峰老师说:“我们学校的这些孩子,比普通学校的孩子更细心认真,专注力强,能静下心来去学去做,更具备一种作为手艺技艺人的良好潜质。”
通过这次“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学生们走近“非遗”、了解“非遗”、关注“非遗”,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了学生对文化、对祖国的热爱。而对于该校听、视力障碍学生来讲,还有一层特殊的意义:通过“非遗”项目,让他们接触到了更丰富的世界,激发探索精神,在孩子内心埋下“非遗传承”的种子,为以后进入职业教育的学习提供了更多的道路和资源。
新闻推荐
14家单位被列为基层立法联系点在市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上,东昌府区人民法院、冠县清泉街道东三里社区、山东普...
冠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冠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