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县鲁燊畜禽养殖合作社李新括 返乡创业拓富路
□本报记者 朱海波本报通讯员 许永飞
3月12日,暖阳高照,嫩柳吐绿。在冠县店子镇石头村鲁燊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百年梨园”内,斑驳的树影下,千只散养笨鸡正在梨树林中低头觅食,不时发出愉悦的叫声。
石头村80后青年李新括是这片梨园的主人,自返乡创业以来,他陆续承包了260亩梨园、300亩的林地和可用面积700亩的光伏棚用来养鸡,并形成了生态养殖基地。现在,李新阔已经申请注册了“百年梨园”商标,建立了鲁燊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还开设了天猫旗舰店,进军电商行业。“目前,合作社已发展到246户,养殖了50000万只鸡,每月出栏30000只。”李新括说,去年的营业额在700万元左右,“今年,育雏棚建成后,营业额有望突破3000万元。”
2012年前,在深圳做工程机械租赁的李新括不会想到,回乡搞林下生态养殖会这么赚钱。“萌生回乡搞生态养殖的念头源于一次请客吃饭。”李新括说,有次在深圳请客户吃饭,一锅鸡花了400多块钱,激起了他回村养鸡的冲动,“当时就想,一锅鸡就能卖到400多块,利润也太高了,回老家养鸡,一定能挣钱!”
养鸡,得有合适的地方。李新括说,那时正好有个好机会:石头村有老梨园600亩,之前几年,鸭梨行情一直不好,老百姓不愿意种,一直荒废着,村集体决定重新将梨园承包给村民。瞅准这个机遇,李新括带着80多万元的存款,回村承包了190亩梨园,并成立了冠县鲁燊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开始了“创客”之路。
选好地,搭好鸡棚。2013年4月,他一次性购买了5000只“笨鸡”苗,后来发现这些“笨鸡”越长越大,才知道“笨鸡”的品种不纯,就把鸡苗低价淘汰了。“吃了这次亏后,我亲自去河北采购了17000只华北纯笨鸡苗。”李新括说,当时,进了9000只公鸡苗,8000只母鸡苗。“80万元投进去,没见回头钱,17000多只笨鸡每天还吃掉3000多元的粮食,当时有点想打退堂鼓。”李新括感慨地说,为了筹钱,他回深圳将一台与朋友合买的吊车,以20万元的价格卖给了朋友。
机遇倾心于有准备的人。2014年6月,鸭梨的价格开始回升,梨园里母鸡也开始陆续产蛋。“当时,我聘请了省农科院的专家来梨园指导梨树管理,临走时,让他们带走了200枚笨鸡蛋进行化验。经过检测,笨鸡蛋没有检出抗生素和农药残留,营养元素还比普通鸡蛋高。”李新括说,后来,省农科院家属院就开始定点采购他的笨鸡蛋。2014年9月,李新括梨园散养笨鸡开始盈利,4000只母鸡开始产蛋,每个鸡蛋售价1.2元,鸡肉每斤25元,当年盈利60余万元。
创业步入正轨,他萌生了“大干一场”的念头。为了实现电商发展之路,经与村委会协商,合作社于2015年新增养殖土地300余亩,扩大了梨园的生产规模,为进军电子商务领域提供了坚实的产业基地。2017年,他们租用了不远处的中广核冠县清水镇光伏农业大棚100亩土地,引进1.6万只鸡苗。“因为百年梨园地方有限,因此我们合作社租用了这里的土地,在光伏板下养鸡苗,等到鸡苗4个月大的时候,再转到梨园里。”李新括说。2017年6月,鲁燊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天猫店铺注册成功,经过半年的运营,到年底天猫网上营业额超过300万元。为了带动当地的贫困家庭脱贫增收,他们还提供了30个岗位,并向贫困户发放扶贫鸡苗2万余只,为周边养殖户提供订单150多万元。
农村天地大有可为。今年,李新括又有了新计划,他正建4个育雏棚,把原来外包育雏变为自己育雏,并推广订单养殖、订单繁育。“育雏棚一年出6批鸡苗、12万只,育2个月,放养4个月就可以交给客户。”李新括说,仅这一项,一年的营业额就有3500万元。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朱海波本报通讯员吕兆晗有句古话说得好——百善孝为先。尊敬长辈、孝敬父母,是做人的本分,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
冠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冠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