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家风是传家宝 梁堂镇菜庄集村杜学海、宋来顺家庭小记

聊城日报 2019-02-21 16:56 大字

□本报记者 朱海波

本报通讯员 吕兆晗

有句古话说得好——百善孝为先。尊敬长辈、孝敬父母,是做人的本分,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春节期间,在冠县梁堂镇菜庄集村采访,这里的淳朴民风、优良家风让人感叹。

杜学海:久病床前有孝子

人常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但村民杜学海成了这句话的“对立面”,他十几年如一日,不辞辛劳孝敬长辈,无微不至照料行动不便的父亲、尽心竭力赡养年长的母亲,事虽小,但长期坚持了下来,被村民称颂。

杜学海今年57岁,父亲杜增福患病十余年、行动不便,日常生活离不开人,杜学海默默承担起照顾父亲的重担。他每天早晨7点准时给父亲穿衣洗漱做早饭,晚上7点准时给老人做晚饭,陪他聊天,洗脚、擦拭身体,伺候老人休息。每逢天气不好,父亲不想起床的时候,他就在床前端屎端尿的伺候着。前几年冬天,他给父亲烧火坑取暖,每天按时烧炕,后来,他响应上级号召,放弃了烧柴草取暖的陈旧方式,给父亲安装了暖气,每天把房子打扫得干干净净,洗脸盆、毛巾等日常用品放置得井井有条。无论他手头上有多么要紧的事情,只要父亲该吃饭了或是该休息了,他就立刻回家服侍,这已经是他的习惯了;偶尔父亲闹点小情绪,他总是笑脸相迎、好言相劝。为了缓解病情,杜学海每年两次为父亲输液疏通血管,为了方便父亲适度散步锻炼,他在院子里安装了十几米长的防护栏。十几年来,由于杜学海精神和物质上的精心照顾,杜增福老人吃得好睡得香,病情稳定,可以自己吃饭了、手扶支撑物可以小范围走动了。

杜学海说:“谁都有父母,谁都有老的那一天,我们也有需要被照顾的时候,我们好好孝敬老人,等老了儿女就会孝敬我们,好的传统才能传下去”。

宋来顺:13口人一个锅里吃饭

和杜学海一样,菜庄集村的宋来顺家风传承同样优秀,他的儿子宋增法、宋增旺、宋增亮三兄弟和三位儿媳看到父母年事已高,商量着让老人过一个舒适、安乐的晚年。于是三个家庭一致决定,每家每月给父母赡养费500元,一个月总共1500元;如果不够用,就再给。对老人来说,这不仅仅是物质帮助,更是极大的精神安慰。

随着子女的长大成人,好多大家庭都分为若干小家,离心化趋势明显。但在传统家风影响下,宋来顺一家三代13口人和睦相处,平时在一起吃饭,有事情一起商量,婆媳关系、妯娌关系也情同手足、亲密无间。这个其乐融融的大家庭让人羡慕。

饮水思源,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是中华儿女的美德,让老人安度晚年是每个子女义不容辞的责任。老人抚养好子女,子女赡养好老人,尊老爱幼的风气就能一代代传承下去,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才能发扬光大。杜学海用善良和孝心为长辈和父母的晚年撑起一片爱的天空;宋来顺带领全家人践行传统美德、传承优秀家风,为村民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新闻推荐

聊城市 实现旅游消费213亿元

本报讯聊城市以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为抓手,以推进运河保护开发等大项目为主线,着力推进旅游大项目建设、乡村旅游发展,全面提...

冠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冠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