撬动社会资本30余万元10户贫困户实现就近务工实现村级集体收入3万元 温庄村赤松茸示范项目落户记
□王兆锋许永飞报道冠县范寨镇温庄村第一书记杨胜坤(左)正在扶贫温室大棚内查看赤松茸的生长情况。□本报记者王兆锋杨秀萍
本报通讯员许永飞郭建辉
2月28日,杨胜坤走在温庄村的大街上,见了乡亲们就打招呼,“大爷大娘”叫得亲热。
“这孩子,实诚!干实事,咱村里脱贫就靠他了。”这是乡亲们的评价。
“多亏了杨书记,我在棚里打工,一天有80元的工资。82岁的父亲脑梗,9岁的孩子需要照顾,我没法出去打工,能在这里干活儿,真是太好了。”村民肖启春感激地说。
杨胜坤是山东省质监局选派的第一书记,在冠县范寨镇温庄村任职。温庄村为省定扶贫重点村,全村240户869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05户贫困人口215人,很多年老体弱丧失劳动能力。该村土地多为盐碱涝洼,以种植小麦、玉米等单一农作物为主,2017年初,贫困户人均收入不足3600元。自2017年2月21日进驻冠县范寨镇温庄村任职以来,杨胜坤坚持抓党建、促脱贫,狠抓村党组织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村容村貌建设和产业项目增收,全心全意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扶贫攻坚取得明显成效。他在温庄村发展赤松茸大棚40亩,以“订单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形式引导本村群众开展赤松茸种植,撬动社会资本30余万元,帮助本村10户贫困户实现就近务工,为帮包村实现村级集体收入3万元。
为了让赤松茸示范项目落户温庄村,杨胜坤没少作难。
去年4月份,杨胜坤在济南参加了山东省供销社举办的“助力第一书记扶贫攻坚电商对接会”,发现赤松茸(大球盖菇)示范项目效益可观,适合引进。但他回村后,跟村“两委”和农户商量了多次,但大家一直持观望态度,项目陷入了停摆状态。
杨胜坤没有放弃,决定带着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去实地考察一下赤松茸示范项目,让大家有一个更加直观的了解。为了节省考察开支,他们清晨5点出门,当晚11点便赶回了村里。他看了一下车上的里程表,一天跑了780公里。因为村里没有集体收入,900块钱的过路费和加油费也只能自掏腰包。
第二天,杨胜坤召集全体在家的党员开了党支部会,给大家介绍了考察赤松茸示范项目的情况。大家听完介绍,都说好,同时也提出了问题:一亩地真能产出6000斤吗?一亩一万块钱,投入是不是太高了?鲜品万一卖不出去怎么办?干品万一不按照协议回收了怎么办?
一系列问题,把杨胜坤给问住了。大家见杨胜坤没有表态,都沉默了,会议无果而终。
要打造一个致富项目,“人、财、物、供、产、销”哪一个要素、哪一个环节都不能少,读过MBA的杨胜坤深知其重要性。关于赤松茸种植的党支部会开完已经一个星期了,没有人再提起这个项目。小麦马上就要收割完了,由于种植赤松茸需要用麦秸来保湿保温,所以再不收集原材料,这个项目就错过农时了。单位拨付的20万元帮扶资金汇到了镇财所,没有完备的手续,一时半会儿还支不出来……一堆难题摆在杨胜坤的面前。
“干或不干,这是一个问题!干,所有风险要由我来担;不干,村里干部、群众会怎么看我?驻村帮扶两年,什么致富项目也带不来,不就真成了‘扶贫稻草人\’了?”杨胜坤说。
“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样子”,杨胜坤跟家人商量了一下,决定在镇财所将单位支持的帮扶资金拨付到位之前,由个人先垫资建设赤松茸示范试验田,给持观望态度的干部群众做个示范,全部收入将作为村集体的收入。
杨胜坤收入一直不高,每月又要还4000元的房贷,手里也没多少存款,就从父母那里借了5万元钱当启动资金。
在杨胜坤的赤松茸示范项目的带动下,党员张龙成带头承包下了村里8个扶贫大棚,准备大干一场。他说:“杨书记来到我们村,不仅给我们修了路,打了井,建了卫生室和集中供养中心,更给我们带来了致富的新点子、新思路。我作为一名党员,也想拿出干劲,给群众带个好头。”通过赤松茸示范项目,解决本村十几名贫困群众就近务工难题,肖启春就是其中之一。
目前,杨胜坤结合赤松茸示范项目,探索该产品的深加工项目。计划在温庄村投资20万元建设“扶贫车间”一处,用于赤松茸的分拣、清洗、冷藏、烘干、密封包装等深加工,进一步拓宽产品销路,提高产品附加值。
杨胜坤任第一书记,背后有一家人的默默支持和付出。一个周末回家的路上,他发现没带家门钥匙,就拨了父母的电话,均无人接听。因妻子是监狱警察,不允许带手机,只能通过座机联系她,结果同事说她家里有事,今天没来上班。杨胜坤一下子紧张起来。好不容易拨通了妻子的电话,她才告诉杨胜坤,父亲周二突发心梗,住院了。因为担心影响杨胜坤驻村工作,父母没让妻子通知他。
杨胜坤顿时哽咽了。最近村里事情多,好几天没给家里打电话了,回想起来既惭愧又后怕。返程的后半段,他的脑子里一片空白,不知道到了医院是个什么情景……
幸好父亲的病是初犯,母亲又懂医,急救措施得当,及时送医做了心脏介入手术,病情已无大碍。短暂的周末,杨胜坤都守在父亲病床前,分秒不愿离开,想在回村工作前尽这短暂的孝道。他又想起了在临沂培训时,一位第一书记的感慨:“每一位第一书记的背后辛勤工作的背后,都有一个家庭作为坚强的后盾,家人的付出一点儿不比冲在脱贫攻坚一线的第一书记少!”
新闻推荐
当新年礼花绽放时,他们依然坚守在岗位上;当万家灯火亮起时,他们依然战斗在岗位上;当八方游子归巢时,他们依然奉献在岗位上。春节,在这个烙刻着中华文化传承印记,承载着千百年感情寄托和幸福期盼的团圆日...
冠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冠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