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志愿者:让雷锋精神在***中传承下去
记者 赵艳君
3月2日,元宵节。躺在床上看电视的翟登华听到门外熟悉的声音,精神随之一振,他知道,老韩又来看他了。
60岁的独身老人翟登华是聊城市东昌府区道口铺街道办事处代屯村人,2012年因病卧床不起。而他所说的老韩,就是聊城爱心驿站负责人韩德俭。2014年,从微博获知翟登华的情况后,爱心驿站志愿者就开始了对他的长期帮扶,这一帮就是四年。
事实上,像翟登华这样的长期帮扶对象,在爱心驿站并不少见,就在今年元宵节这天,志愿者辗转两个县区,对四户贫困家庭进行了回访,并带去了爱心善款和物品。对此,该公益组织秘书长张福文坦言,虽然每年3月5日是学雷锋纪念日,但爱心驿站志愿者力图将雷锋精神常态化,把雷锋精神化为日常行为,同时,让雷锋精神在***中传承下去。
爱心驿站秘书长张福文将爱心善款交到受助人手中。 记者 赵艳君 摄
从愁容满面到谈笑风生 他说,这是“雷锋"给他的希望
到翟登华家去过多少次?张福文已记不清了。
2014年,有热心网友通过微博向成立不久的爱心驿站告知了翟登华的情况,此后,驿站志愿者对这位卧床老人开始了长达四年的帮扶。
3月2日这天,驿站志愿者再次走进这个冷清的乡村小院。对翟登华太过熟悉的志愿者,一边呼喊着“老翟"一边掀开门帘进了屋。
这一次,翟登华的精神状态又好了许多。听到大家的呼唤,他试图起身,在志愿者的制止下,又躺了下去。
老翟笑容满面地跟“老韩"聊着家常,事实上,这么多年这么多次的见面,翟登华只知道对方姓韩,他压根儿不知道这个人的真实姓名。
翟登华说,最初生病卧床不起时,他不知道该怎么面对未来的生活,甚至,他不想给自己什么未来。
后来,爱心驿站志愿者一次次到他床前,翻来覆去念叨那几句话:放宽心,好好活。
这几个字,说得次数多了,竟有了效果。慢慢地,翟登华不再考虑太多,有亲属照料自己的一日三餐,有周围邻居热心大哥的帮忙,有驿站志愿者隔三岔五送的惊喜和鼓励,他脸上开始有了笑容。
对常来看他的志愿者,翟登华说,自己叫不出他们任何一个人的名字,但就是这些“雷锋"给了他生活下去的力量和勇气。
公益帮扶面临转弯 雷锋精神在***中传承
“学霸"晓婷(化名)开学了。对于几个月后的中考,她有信心进入理想的那所高中。
这个正读初中三年级的女孩,从小和爷爷奶奶一起长大,两位老人离世后,就跟随残疾的大伯杨太功一起生活。
让人欣慰的是,父亲早逝、母亲远走他乡的生活境遇,并没有让坚强的她输掉什么,反而品学兼优、性格开朗。
对于晓婷的优秀,驿站志愿者早已习惯。也正因为如此,3月2日元宵节这天,再一次走进冠县辛集镇杨洼村晓婷家时,志愿者没有过多关注她的学习,则是更多的了解杨太功打工的收入问题。
虽身有残疾,但杨太功依然在邻村打了一份工,他说,每天八九个小时的工作量,自己还吃得消,毕竟这可以为他带来上千元的收入。
也正是感动于晓婷的上进和杨太功的自强,爱心驿站志愿者贾先生,愿意对晓婷提供一对一的帮扶,直至孩子大学毕业,有了独立的经济来源为止。
事实上,像这样一对一帮扶的贫困家庭,在驿站并不少见,作为驿站负责人,韩德俭和张福文考虑更多的是,该采取一些什么样的措施,才能让这些贫困家庭自立、自强。
对此,张福文坦言,随着国家扶贫力度的加大,聊城的许多贫困家庭都陆续上岸。这其中,爱心驿站帮扶过的家庭,也有的坐上了幸福的列车——聊城爱心驿站的爱心工作面临急停转弯。
因此,未来公益组织所要考虑的问题是,增强贫困家庭造血功能,比如,利用智能手机的普及,让他们足不出户致富。
同时,公益组织内部结构要日趋完善,走更加专业更加职业化的道路,比如,由物质帮扶慢慢向精神帮扶、心理帮扶转变,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正是让雷锋精神在***中更好地传承下去。
新闻推荐
本报讯为认真贯彻落实各项优抚政策,11月23日上午,冠县烟庄街道在聊城市复退军人医院的帮助下,为伤残军人、参战参试退役人员、“三属"、病退军人等117名重点优抚对象进行了全面免费健康...
冠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冠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