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市起草全民健身实施计划 到2020年,每周参加1次及以上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53%以上
记者从聊城市体育局获悉,该部门起草了《聊城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要求将全民健身作为聊城市发展战略,推进健康关口前移,激发群众参与全民健身的热情,营造重视全民健身、支持全民健身、参与全民健身的社会氛围。到2020年,全市城乡居民体育健身意识进一步增强,每周参加1次及以上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53%以上,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达到38%以上。围绕构建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这一目标,加快场地设施建设,完善组织体系,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强化科学健身,提升人们幸福指数,充分发挥全民健身在倡导健康生活、团结凝聚人心、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全面推进城乡公共
体育设施建设
编制市、县“十三五”公共体育设施建设规划和公共体育设施布局规划,有计划地加快推进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到2020年,全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0平方米以上。县(市、区)全部建有“三个一”工程(一个公共体育场、一个全民健身活动中心、一个体育公园或健身广场),乡镇(街道)普遍建有“两个一”工程(一个全民健身活动中心或灯光篮球场、一个多功能运动场),行政村(社区)建成一个多功能的文体广场,着力构建市、县(市、区)、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四级群众身边的公共全民健身设施网络和县级以上主城区建成15分钟健身圈;严格落实新建居住区和社区公共体育设施配套建设标准,公共体育设施与住宅区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投入使用,不得挪用或侵占。
鼓励利用旧厂房、仓库、老旧商业设施等闲置资源改造建设为健身场地设施,推广多功能、季节性、可移动、可拆卸、绿色环保的健身设施;在聊城主城区及各县(市、区)城区公园、广场、绿地和旅游景区及空置场所等公共区域,建设休闲健身场地设施、健身步道和自行车道,配备体育设施器材;鼓励发展户外营地、徒步骑行服务站、汽车露营营地、船艇码头等服务设施。提高设施利用效率,探索建立中小型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补助机制。
围绕“河湖秀美大水城,宜居宜业新聊城”,挖掘“运河”文化和“温泉”文化,积极融入省会城市群休闲体育运动圈和大运河文化旅游运动圈建设,开展高唐清平森林公园等“山东省绿色生态休闲体育活动基地”创建工作。重点打造百里古运河、徒骇河休闲体育带,环中华水上古城、东昌湖、金龙湖水上世界运动休闲娱乐竞技圈,东阿阿胶休闲健康养生目的地,九州洼湿地公园、冠县天沐温泉养生度假基地,森林公园和林场、湿地自驾游户外露营地和自行车运动休闲基地,试点推进东昌府刘道之村等具有体育元素的农业休闲旅游品牌基地建设,初步建成中国知名休闲体育目的地城市。
广泛开展各级各类
全民健身活动
因时、因地、因需要坚持开展经常性、普遍性、趣味性的全民健身活动,丰富活动供给。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要把职工健身列入工作计划,广泛建立职工体育俱乐部和体育健身团队,开展符合单位特点和职工喜闻乐见的体育健身和竞赛活动。倡导每周健身3-4次,每次不少于1小时。将各单位坚持“工间(前)操”制度、开展国民体质测试和举办职工运动会等情况纳入精神文明单位创建内容。
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广泛开展青少年阳光体育运动,确保学生校内每天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每名学生掌握2项以上体育运动技能,养成锻炼习惯。加强学生体质状况和参加体育锻炼情况的考核评价,将考核结果纳入初高中学生综合素质档案,作为升学的重要依据或参考。
完善老年人健身保障体系。实现老年人体育工作有组织、有人员、有阵地、有经费,推动持续健康发展。在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普遍建立老年人体育设施、体育组织,做好老年人体育工作骨干队伍免费培训,支持行政村(社区)组织开展适合老年人的体育健身活动,为老年人提供科学健身指导。到2020年,经常参加健身活动的老年人达到50%以上。
打造中国运河名城自行车大赛、健步走马拉松嘉年华、国际搏击争霸赛、全国国际象棋比赛、全国公开水域游泳、全国地掷球健身展示大会等高水平群众体育品牌赛事和活动,提升聊城“江北水城运河古都”的影响力。将发展足球运动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创新足球管理模式,完善足球产业链,积极推动足球事业改革。到2020年每万人拥有足球场地0.7块以上。鼓励开发适合不同人群、不同地域和不同行业特点的特色运动项目,积极开展打造“一县一特色”全民健身品牌特色活动。充分利用“互联网+”模式,开展网络健步走等赛事活动。
全民健身站点将达
每万人8个以上
积极构建全民健身组织网络。到2020年,市、县(市、区)和80%以上的乡镇(街道)及有条件的行政村(社区)建立健全体育总会。市级单项体育协会达到43个以上,县级单项体育协会达到180个以上,乡镇(街道)体育健身组织和各类民办非营利性体育俱乐部达到2100个以上,全民健身站点达到每万人8个以上,依托体育彩票销售网点建立全民健身服务站,各类健身场所(点)配备兼职体育工作指导员。实现行政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健身组织、健身活动、健身指导全覆盖。各乡镇(街道)普遍建立“1+4”(即1个体育总会,1个老年人体育协会、1个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和2个以上单项体育协会)发展模式,每年组织开展文体活动不少于30次。各行政村(社区)成立1-2个健身团队,每年开展文体活动不少于5次。2018年底前扶贫工作重点村健身工程建设任务全部完成。
切实加强全民健身志愿服务工作。继续深化实施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普遍建立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队伍,到2020年,建立社会体育指导员健身指导中心,面向社会提供全民健身公益服务的志愿者不低于2万人,获得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证书的人数占总人口比重达2.3‰。
加快发展全民健身服务业。进一步优化市场环境,完善政策措施,培育多元市场主体,调动社会力量、鼓励社会组织及个人投入和支持全民健身工作,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全民健身工作的有效格局。大力培育健身休闲、竞赛表演、场馆服务、中介培训等体育服务业,实施体育服务业精品工程,支持各地培育一批优秀体育俱乐部、示范场馆和品牌赛事。围绕运动体验、运动休闲度假和重大赛事,丰富体育旅游线路和休闲健身产品。
健身体育器材村内落户。(资料片)本报记者李军摄
新闻推荐
“温暖水城·新年心愿——帮200名孩子圆梦”活动启动本报今起征集200名贫困孩子心愿
本报聊城月日讯(记者凌文秀)聊城有这样一群孩子,爸妈在外打工,常年跟随爷爷奶奶生活,平时很难见到爸妈。也有一些孩子所在的学校没有图书室、自己没有课外书,只见过教科书……今年,我们继...
冠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冠县这个家。